摘要:年輕人在外面拼命掙錢,老人覺得自己也不能給家裏增加負擔,所以自己還能下地種一口吃的,就一定會去做的,這也是爲了減輕家裏的經濟負擔,不想給子女們添麻煩。還有一個現實原因是農村老一輩忙活一輩子,錢都用在了子女上學、給兒子買房買車、娶媳婦上面。

古人把60歲稱爲花甲之年;70歲稱爲古稀之年,爲什麼這麼形容呢?“花甲”一詞出自古代的干支紀法,以六十年爲一循環,一循環稱爲一甲子,又因干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故又稱花甲。而“古稀”一詞則出自杜甫的一句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大意是欠酒錢是小事,經常會發生,但活到七十歲的人卻很稀少。之後人們就把七十歲的代名詞叫古稀。

古代醫療條件相對落後,大部分人想活到70歲確實不容易。但不可否認的是人邁入60歲大關,就開始步入老年,身體各器官功能隨着年齡增加而在慢慢衰退。所以我們國家規定一般男性的退休年紀在60歲左右,女人退休年紀在55歲左右。

城裏的老人退休後可以說是迎來了人生的新時期。這個時候,兒女們都已成家立業,身上再也不用揹負着家庭的重擔。屬於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多,老人們可以盡情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沒事遛遛狗、逗逗鳥、澆澆花、跳跳舞、旅個遊,日子還是非常愜意的。

但是看農村老人,完全又是另一番景象。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六七歲的老人下地幹活,春天翻耕播種、夏天除草施肥、秋天收割稻子……忙碌了一年,冬天總該歇會了吧?並沒有,冬天也能看到他們整地、修田埂、淘換種子……反正就是停不住下來。於是就有人說他們閒不住,不會享清福!真的是這樣嗎?試問誰不想坐在家裏曬曬太陽,和人聊聊天呢?誰不想像城裏人那樣逗逗孫子、遛遛狗,時不時出去旅遊看看外面的世界呢?所以不是閒不住,也不是不想享清福,而是現實條件不允許。

對絕大多數農村家庭來說,生活條件都不太樂觀,或多或少都面臨着經濟壓力。尤其是經濟發展落後的地方,比如西北一帶,農民養活自己的方式除了種地,真不知道幹什麼。年輕人身強力壯,可以外出務工。可老人卻不行,一來身體不允許;二來很少有招人單位會把工作交給六七歲的老人來做。年輕人在外面拼命掙錢,老人覺得自己也不能給家裏增加負擔,所以自己還能下地種一口吃的,就一定會去做的,這也是爲了減輕家裏的經濟負擔,不想給子女們添麻煩。

此外,很多老人,他們那一輩經歷過饑荒年代,對土地有很深的情感,土地就是他們的命,見不得土地荒廢不種糧食。由於種地不掙錢,現在農村很多年輕人都選擇外出打工,對於分配的土地基本是不耕種了。子女不經營,荒着自己又心痛,所以只能靠自己種了。我還記得我種了一輩子地的爺爺說,要想他停下來,只有他閉上眼睛、停止呼吸纔不會去想莊稼地裏那些事……可見老一輩對土地的情感!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他們是不願意放棄土地的。

還有一個現實原因是農村老一輩忙活一輩子,錢都用在了子女上學、給兒子買房買車、娶媳婦上面。到了六七歲,兒女們是各自成家立業了,但是自己卻沒有了養老錢。城裏人退休後有養老金,但農村基礎養老金很少。據資料顯示: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平均每月3174.69元,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爲2400.22元,城鎮居民基本養老金爲1387.2元,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金爲141.21元。如果完全不幹活,一個月就靠這一百來塊喫穿恐怕不大現實。如果不幸疾病纏身,那這點錢就是杯水車薪。所以即使是一把年紀了,只要自己還能種,就能有糧食和菜,原本花在這些喫得上的錢就可以節省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