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基层减负,关键在“减”字上,如果负减不下来,何谈其它。督导要督关键,要搞清楚基层负担重,主要症结在哪里,负担来自哪里,以此为依据按图索骥,督查这些地方有没有改进,有则肯定,无则督促整改,从源头上督促为基层减负。

近年来,中央高度关注基层负担重的问题,多次提出要为基层减负,“文山会海”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不过,正如此次中央发文中提到的部分问题,确实在有的地方仍然存在,这也正是此次中央决定进一步为基层减负的原因。相信在中央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推动下,基层的负担一定会得到有效减轻,“文山会海”少了,基层干部也会有更多时间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在“减”字上出真招,真正减少负担。为基层减负,关键在“减”字上,如果负减不下来,何谈其它。减负要科学的减,对上级部门下沉到基层的工作进行清理,对于应该由基层承担的工作保留,对不应该由基层承担的工作减掉,做到不“一刀切”;减负要碰硬的减,减掉不应由基层承担的工作,上级部门必定承担此工作,如果不碰硬,这个负减不下来;减负要防止反弹的减,负担减下来后,要建立下沉工作准入制度,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审核把关,不准随意将工作下沉,以此防止负担反弹增加。

在“督”字上出真招,真正督出成效。督导是确保工作落实的重要保障,理应成为减负的重要环节。督导要督关键,要搞清楚基层负担重,主要症结在哪里,负担来自哪里,以此为依据按图索骥,督查这些地方有没有改进,有则肯定,无则督促整改,从源头上督促为基层减负;督导要督常态,干工作不能“一阵风”,督导也不能“一阵风”,要建立常态督导制度,在减负中督导、在督导中减负;督导要督整改,督查不是目的,督促整改才能见实效,督导要做到真发现问题、发现真问题,要直指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要限时整改、回头再督。

在“考”字上出真招,真正考出动力。考核是指挥棒,科学考核凝聚合力,实现基层工作大促进。对基层的考核要精简,改变考核过频、过度现象,严格控制“一票否决”、签“责任状”事项,减少不必要考核指标,建立便于操作、有利于激发动力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基层的考核要精准,改变查档案、听汇报、看展板等惯用做法,多到实地看效果、多进家门听民意,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精力干实事;对减负的考核要建立,将各级各部门减负情况纳入考核、作为述职重要内容、作为提拔重要依据,倒逼真减负。

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中央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为基层减负提供了遵循。但实施效果如何,还得看执行。减负不是一家之事,需要各方面积极配合、下足硬功夫,才能见实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