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GV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影投公司之一,拓普電影智庫數據顯示,2019年,CGV影投旗下影院的總票房爲17.5億元,在全國影投中排名第四,其上座率和每場平均收益等數據均處於行業中上水平。”同日,當代東方(000673.SZ)旗下中廣國際數字院線董事長助理、副總經理劉迪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但更多會洗掉一些靠影視投機的公司,實際在認真做事的公司應該可以活下來。

(原標題:影視業生死時速)

2020年第一季度已有2799家影院類相關企業註銷或吊銷;同期註銷或吊銷的影視類企業數量超過1000家。與此同時,新增數同比下降25%。

“中國電影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艱難和挑戰。”4月19日,國家一級導演、電影學者車徑行對時代週報記者說道。

天眼查數據顯示,受疫情等因素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已經有2799家影院類相關企業註銷或者吊銷;同期註銷或者吊銷的影視類企業數量超過1000家。與此同時,新增數同比下降25%。

對於影視上市公司來說,這樣的關頭同樣難熬。時代週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20日,15家影視上市公司發佈一季度業績預告,超七成公司預虧,累計虧損額至少11億元。其餘盈利的影視上市公司中,也有不少出現淨利潤同比下滑的情況。

進入“生死時刻”的華誼兄弟(300027.SZ)在一季度業績預告中坦言,“作爲影視與文旅融合的代表之一,公司主要業務受到較大影響,整體收入預計較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4月17日,華誼兄弟回覆時代週報記者稱,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但公司將繼續集中全部資源強化核心主營業務,加速回歸健康發展快車道。目前海口、蘇州等四地的實景項目已恢復開園。公司深度參與投資製作的《美人魚2》等7部電影也進入後期製作。

“影視行業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洗牌是早晚的事,只不過這次疫情把洗牌提前了。”同日,當代東方(000673.SZ)旗下中廣國際數字院線董事長助理、副總經理劉迪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但更多會洗掉一些靠影視投機的公司,實際在認真做事的公司應該可以活下來。

舉步維艱

“上市公司舉步維艱,一批中小影視公司更將會在疫情中倒閉,目前已有不少具備一定實力的影視公司倒閉,或裁員降薪。“4月19日,太平洋證券傳媒首席分析師倪爽向時代週報記者坦言。

4月17日,天津市橙天嘉禾銀河影城閉店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極大關注。影城方面無奈表示,在營運成本和疫情雙重壓力之下,終究沒能和大家堅持等到復工的那天。

拓普智庫數據顯示,這家橙天嘉禾銀河影城2019年票房收入達1718萬元,在全國上萬家影城中排名第566名。具有如此實力的一家影院宣告謝幕,也折射出目前行業的普遍困境。

看到天津橙天嘉禾銀河影城宣佈閉店的視頻,貴州省銅仁市中影星納國際影城負責人曾建國(化名)百感交集,就在上週,他剛剛遣散手下十幾名全職員工。

“沒有辦法,公司負擔不起了。”4月19日,曾建國對時代週報記者說道,近期陸陸續續收到同行轉行的消息,他估計,如果這兩個月無法開業,將會有更多影院熬不下去。

現階段他只能想盡一切辦法活下去,一邊兼職賣口罩和茶葉、一邊開拓“影院婚紗攝影”新業務補貼支出。但和每個月六七萬元的租金相比,這些努力顯得杯水車薪。

據媒體報道,國內著名外資影投CGV在近日也開始裁員,比例約30%。

4月18日,CGV一位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證實:“確實有同事被裁,但具體比例不太清楚。”

CGV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影投公司之一,拓普電影智庫數據顯示,2019年,CGV影投旗下影院的總票房爲17.5億元,在全國影投中排名第四,其上座率和每場平均收益等數據均處於行業中上水平。

產業鏈下游長時間停擺,中游發行乃至上游內容製作也受到了影響。

4月16日,保利文化(03636.HK)旗下保利影業的一位編劇兼製片人透露,“這次疫情對行業的影響是全面性的,無人能倖免。目前公司全員基本處於停薪留職的狀態”。

背靠國有資本有力支持,在去年影視寒冬的大環境下,他和團隊手裏的四五部影片都得以順利完成。但如今由於疫情和資金等方面原因,原計劃今年開拍的項目仍未能啓動,“現在只能待在家裏寫寫劇本”。

一季度大面積預虧

受疫情影響,一季度影視股業績集體下行。除個別以電視劇、娛樂營銷爲主業的上市公司預盈利外,多家電影相關公司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預虧,萬達電影(002739.SZ)和華誼兄弟虧損最爲嚴重。

其中,萬達電影預虧5.5億?6.5億元,繼2019年之後再度成爲虧損最多的影視公司。同爲院線股的金逸影視(002905.SZ)、幸福藍海(300528.SZ)預虧也超過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華誼兄弟、唐德影視(300426.SZ)、長城影視(002071.SZ)、金逸影視等多家公司已連續兩年虧損,如今再遭遇疫情“黑天鵝事件”,將面臨退市風險。

第一季度,華誼兄弟預虧1.38億–1.4億元,唐德影視、長城影視預虧規模相當,預虧兩三千萬元人民幣。

以電影爲主業的公司中,只有光線傳媒(300251.SZ)一家預盈利,但淨利潤同比下降56.33%―78.17%。與陷入困境的電影公司、院線股不同,電視劇業務佔比較大的華策影視(300133.SZ)和營銷業務佔比較大的華錄百納(300291.SZ)一季度實現了預盈利且淨利潤同比增長。

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慘淡,影視股股價也幾乎跌至谷底。

據Wind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影視板塊整體下跌超過15%,總市值較2019年最高位2646.43億元跌至2122.42億元。

劉迪表示,據行業內部對目前形勢的理解,影院可能最快9月才能正式復工。如此一來,影視公司未來一段時間的業績或將持續低迷狀態。

近日,銀幕數全美排名第一的連鎖院線、萬達控股的AMC更傳出申請破產消息,儘管萬達電影於4月14日官方闢謠稱該消息純屬謠言,但AMC現狀並不容樂觀。

3月26日,AMC發表聲明稱,公司從4月開始不再支付旗下影院租金,並解僱600名員工,對包括CEO在內的2.5萬名員工暫時停職以留存現金。

國際評級機構標普公司給予AMC院線垃圾評級(CCC-),這意味着AMC確實面臨倒閉可能。今年以來,AMC股價跌幅已超過70%。

對於AMC現階段經營情況等問題,4月16日,時代週報記者向萬達電影發去採訪提綱,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加速洗牌

在劉迪看來,多數影院自身就存在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疫情只是打亂現狀的一塊“多米諾骨牌”。

數據顯示,供給側影院和銀幕數量飆升的同時,需求端的票房增速和觀影人次卻在放緩。據國家電影局統計,2010―2016年,每年銀幕數、影院數同比增幅高達30%甚至40%,2017年以來纔回落至20%以下。2019年度新增銀幕8843塊,銀幕總數達到68922塊,影院數量爲12176家。

2019年國內電影市場票房641.43億元,增速同比下滑3%;全年觀影人次同比增幅爲0.58%,遠低於2018年5.92%增長幅度,創歷史新低。

倪爽也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近年中國影院的毛利率持續下滑,與整個行業集中度分散有關。預計未來一段時間,部分過剩產能會被淘汰出局,或被併購,最後可能只有不到1/3甚至1/4的留下來。

抄底資金正在“蠢蠢欲動”,部分上市公司正抓緊機會兼併收購、意圖擴大市場份額。

3月8日、9日,上海電影(601595.SH)發佈公告稱,與上影集團、精文投資共同投資公司,推出總規模爲10億元的全國首隻“影院抗疫紓困基金”,首批2億元資金已經到位。該基金將通過增資、參股、併購等形式爲長三角區域內的影投、影管公司注入運營及發展資金。

上海電影此舉被外界認爲有“抄底”的意味,並引發了其他上市公司效仿。3月20日,金逸影視宣佈與天津錦翊投資共同設立總規模爲8億元的基金,圍繞影院上下游進行投資。

橫店影視(603103.SH)在2019年報中表示,2020年其計劃新開60家左右影院,不排除以併購方式佈局。

民生證券研究院分析師劉欣在研報中指出,行業內衆多中小影院現金流告急,上海電影此次合資成立資管公司,打響影院併購整合“第一槍”。院線行業併購整合進程有望提速。

但抄底併購具體能落實到什麼程度,有影視公司高管持觀望態度。

4月16日,某國資控股的上市公司投融資部負責人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影院停業估計還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對於全行業來說現金流都是一個挑戰。上市公司設立基金的後續融資,未必會那麼容易。

劉迪則表示,“大資本現在很小心,小資本和新興資本又沒有足夠的實力去大量併購”。

對上述問題,時代週報記者先後致電了上海電影、橫店影視,對方均表示“不方便接受採訪”,金逸影視董祕辦電話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是否會出現併購潮尚存變數,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電影亟待從“量”到“質”的提升轉變。

車徑行坦言,中國電影在創作層面“有高原缺高峯,有數量缺質量”。

“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是一個宏大的工程。毋須諱言,最具潛力的電影市場當然是中國,但前提是創作水平得提上去。”車徑行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