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各种各样的“知识”大行其道,有人说你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能在书里找到答案。我觉得这是扯淡,事实上,现在阿猫阿狗都能出书,但你能说这些自费数万、十几万出的书有多少价值吗?

知识跟知识不一样,孩子时候可以“灌输”知识,但成年人不行,实际上,很多人看了太多书,背下了太多“知识”,但都成为了现代孔乙己。话说,“茴”字有几种写法,啊?

古人对这种人有个形象的说法——两脚书橱。

学习是好事,但我们也要知道,学不在多而在“化”,你要能化为己用才行。特别是创业者,不要有太多方法论,有时候躬身入局不如蛮力破局,三十年前那些创业英雄们又何尝读过多少书,懂得多少方法论?

1

“为什么只是一部分方法论就行,而不是越多越好呢?太多的方法论会相互抵消,反而降低效率。所以说书读得越多越蠢,如果不活学活用的话,多读书不一定是好事。”

任正非就曾指出,“书读得越多越蠢”有一定道理。有些事,再怎么纸上谈兵终究是空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企业家要看破红尘才能有突破,但他光去读书就能看破吗?任正非自己说中年之前,蹉跎了许多岁月,碰到头破血流,“才觉得,怎么会这么幼稚可笑,一点都不明白开放、妥协、灰度呢?”

读书也会上瘾的,很多人在知道一些“知识”后都会产生获得感,这往往就会形成幻觉和妄念,自以为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有些老板上了MBA之后为什么公司却不行了,就是失去了对公司的真实觉察。

2

其实,从某种层面上讲,世界上书就那么几本,很多都是抄来抄去。汗牛充栋的图书馆里真正有价值的就那么几本,就像不管宇宙还是人生,在最高的地方只有那么几个道理。儒释道三家,其理一也。

所以任正非曾忠告创业者,“小企业不要去讲太多方法论,如果小企业采用大公司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论,专家讲得云里雾里,你搞不懂。你就是真心诚意地磨好豆腐,豆腐做得好,一定是能卖出去的。只要真心诚意去对客户,改进质量,一定会有机会。不要把管理搞得太复杂。”

重剑无锋,大道至简,真心诚意远比花里胡哨的方法重要。

任正非说,“公司发展的微观商业模式就是一部分有效和谐的方法论,完成企业管理诸元素从端到端、高质、快捷、有效的管理。”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追求方法、技巧和控制,其实是很肤浅的层次。

3

做企业,不但要想着解决眼前的问题,还要考虑以后的发展。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样就被动了,永远不入流。

为此,创业者要有定力,有大局观和未来观。知识要化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知识不会自动提高你的认知水平,你需要经过思考、实践和总结才能形成智慧的流动。

知识和数据一样是无穷无尽的,有时候懂得寻找、使用有用的知识比“吃”掉更多的知识更厉害。我们不需要全知全能,我们学习的目的是觉醒和领悟,所谓见天地、见自己、见众生,真正的大智慧可不会通过多读书就行。

管理就是人性,人性变化多端,你怎么能通过读书就明白人性是什么样呢?

4

真传一句话,我经常说做企业一定要跟有结果的人学习,在企业界,真正的泰山北斗就是任正非。他的思想和方法论,华为的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让人受益无穷。

小企业如何由弱变强,企业的发展策略如何制定,怎样面对市场竞争,管理的心法和方法,组织建设,文化价值观的培育,员工培训,制度和执行,激励和鞭策,流程和领导力……等等企业运转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在任正非的文件和讲话中找到答案。

还是要跟高手学习,就算现在用不到,也提高了自己的见识。在任正非这里没有空谈,他输出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都是经过时间和事实检验的。入宝山空手而归,智者所不为也。

以上一点感触,与同道共勉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