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0年代出生的李社洪自小在白石村李家大院长大,受叔伯兄弟制作端砚影响,15岁开始跟从爷爷李松庆、父亲李超强学习李氏祖传的端砚石雕工艺。李社洪演示的正是白石村李氏祖传下来的砚雕技艺——方刀和圆刀。

方刀圆刀在他手上出神入化,

云龙和蝙蝠活灵活现;

泡米、磨浆、调配、蒸粉、翻动,

他制作的疍家糕米香浓郁。

端州区制砚大师李社洪、

疍家糕传承人黄金平两人凭着一手绝活,

被认定为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李社洪:

闻名四方制砚高手

不用圆规量尺等辅助工具,

徒手一笔下刀,

一条完美的直线不偏不倚地

在端砚石上呈现出来,

非多年过硬的基本功不能为之。

再用刀尖左右游走,

一个龙头的雏形

就活灵活现跃然石上。

黄海涛 摄

李社洪演示的正是白石村李氏祖传下来的砚雕技艺——方刀和圆刀。方刀主要开云线,重于力度劲遒。圆刀亦叫兜刀,主要开圆线,重于柔顺流畅。白石李氏最擅长雕刻的云龙和蝙蝠正是方刀和圆刀巧妙配合使用。

李氏祖辈曾使用的制砚工具

据介绍,李氏先祖有文字可查的做砚记录,可追溯到17世祖李孔章,到21世传人李社洪已历5世。李社洪的祖父李松庆、父亲李超强都是闻名四方的制砚高手。

60年代出生的李社洪自小在白石村李家大院长大,受叔伯兄弟制作端砚影响,15岁开始跟从爷爷李松庆、父亲李超强学习李氏祖传的端砚石雕工艺。成年后的李社洪由于天资聪慧,受程文、梁焕明等业界前辈的点拨,砚雕技艺获得长足进步。

祖辈保留下来的端砚。十八世李元材作品(受访者供图)

十九世李松庆作品(受访者供图)

二十世李超强作品(受访者供图)

2008年,李社洪当上白石村村主任。他力排众议,大力推动中国端砚文化村项目落户白石,擦亮“砚都”名片。

受访者供图

现在,年近六旬的李社洪已经慢慢将事业的重心从工作拼搏转移到传承端砚技艺上面去,他希望培养下一代的孩子,都能够像自己一样从小就获得端砚技艺方面的启蒙。从而让这一项非遗技艺能够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将端砚技艺发扬光大。

黄海涛 摄

黄金平:

人“上岸”但疍家手艺不“搁浅”

“泡米、磨浆、调配、蒸粉、翻动……

每一个步骤都要细致准确,马虎不得。”

黄金平耐心地教导徒弟制作疍家糕。

翟舒婷 摄

出生于西江肇庆小湘段

“水上世家”的黄金平,

是端州区疍家糕制作技艺领域

首个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翟舒婷 摄

做疍家糕是广东疍家人

逢年过节的传统习俗,

以谐音“高(糕)”

祈盼生活步步高,

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传统疍家糕。(受访者供图)

黄金平回忆道:

疍家糕是我们疍家人特有的传统糕点,由于以前资源匮乏,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疍家糕对于我来说记录了无数成长的回忆,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

黄金平家族三代以上

均熟练掌握疍家糕制作技艺。

谈起最传统的疍家糕做法,

今年78岁的父亲黄北娣

依然说得头头是道。

翟舒婷 摄

做疍家糕最重要的就是粉水调配一定要适合,同时疍家糕的第一层是最关键的,如果基础打不好,就肯定不能做出成功的疍家糕。

翟舒婷 摄

传统疍家糕分为分咸、甜两种味道。吃起来爽滑又米香十足的疍家糕做起来一点都不简单,有着严格且繁琐的制作工序。疍家糕需要经过浸泡、打浆、调配、蒸粉、翻动、出炉、冷却等多个步骤。

黄金平所制作的疍家糕更是精益求精。他透露,制作疍家糕所选用的米、水都由他严格把关,要求特别高且健康,采用独特的调制配方,因此蒸出来的疍家糕相对更加爽滑可口。

真空包装便于保存的疍家糕。翟舒婷 摄

不仅如此,在传承推广疍家糕疍家文化方面,黄金平同样也是不遗余力。近几年来,黄金平身体力行,亲自走访全国十几个省市推广肇庆疍家糕,让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喜欢疍家糕。

黄金平与他的学徒们。(受访者供图)

愿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依旧能够一尝这一滋味,依旧能够听到那些来自水上的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