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華蘭生物擬分拆疫苗板塊至創業板上市,疫苗企業估值整體走高

記者 金淼

遼寧成大子公司成大生物公告擬赴科創板上市後,華蘭生物也於4月21日發佈《關於分拆所屬子公司華蘭生物疫苗有限公司至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的預案》(下簡稱:《預案》),決定在其控股子公司華蘭疫苗變更爲股份有限公司後,分拆至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華蘭生物在《預案》中表示,通過本次分拆,華蘭生物將進一步實現業務聚焦,更好地專注血液製品業務。“將華蘭疫苗打造成爲公司下屬從事疫苗研發、生產及銷售業務的獨立上市平臺,並通過創業板融資增強資金實力,實現疫苗業務板塊的做大做強。”

華蘭生物主營業務可分爲血液製品和疫苗製品,2019年年報顯示,華蘭生物營收37億元,同比增長15.02%,其中血液製品和疫苗分別貢獻了26.44億、10.43億的營收,佔到營業收入比重的71.46%和28.19%。

不同於籌謀了近兩年才向科創板發起衝擊的另家疫苗企業成大生物,華蘭生物此次決定分拆上市的動作頗快。

3月26日晚,華蘭生物發佈公告,子公司華蘭疫苗的第二大股東香港科康擬轉讓華蘭生物15%股權,受讓方爲河南高瓴驊盈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和新鄉晨壹啓明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二者分別擬以12.42億元和8.28億元,受讓華蘭疫苗9%及6%的股權。河南高瓴驊盈和新鄉晨壹啓明分別系高瓴資本和晨壹啓明基金所成立的公司。轉讓方香港科康爲華蘭疫苗的第二大股東,持有華蘭疫苗25%股權,法定代表人也是華蘭生物的董事長安康。

由於引入高瓴及晨壹啓明的戰略投資,當時市場中就有傳聞,華蘭生物或可能分拆疫苗板塊上市。在4月2日華蘭生物舉辦的2019年度業績說明會上,在被投資者問及引入戰略投資的目的是否是打算將疫苗資產分拆上市時,華蘭生物董事長兼總經理安康表示,“公司積極關注分拆上市相關政策動向,並將結合公司發展戰略等情況統籌考慮。”

2014年底在新三板上市疫苗企業的成大生物,同樣也是從母公司遼寧成大分拆而來。爲什麼兩家企業都樂於分拆疫苗板塊上市?

有二級市場投資人表示,這和疫苗企業整體的高估值有關,整個行業走出了2018年長春長生事件的陰影。尤其有2019年登陸港股的康希諾在先,其目前雖然未有疫苗產品商業化銷售,但市值已達303億港幣。

另一方面,最近謀求上市的兩個疫苗企業的母公司遼寧成大和華蘭生物,除疫苗業務外,都廣泛涉及其他領域。前者涉足藥品流通、供應鏈服務、能源開發等,後者則以血液製品爲主,將疫苗板塊分拆後都有利於疫苗板塊單獨進行融資。

華蘭生物雖然是國內血製品和疫苗的雙龍頭企業,但是血製品在國內受管控嚴格、增長潛力有限。2019年華蘭生物的年報也證實了這一點。雖然血製品仍是華蘭生物營收的主要來源,但是2019年華蘭疫苗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0.7%和38.9%,增速高於公司整體增速。2019年華蘭生物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37億元,同比增長15.02%,淨利潤12.83億元,同比增長12.63%。

此前囿於華蘭生物偏安河南,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華蘭疫苗板塊的發展。而此次引入高瓴和晨壹啓明的戰略投資,則能夠幫助華蘭疫苗儘快同國際化接軌,“這次分拆有利於它整個板塊的活力,加快國際化、產業化的步伐。”上述投資人表示。

而成大生物和華蘭疫苗都選擇疫情期間謀求上市,有一部分原因是受新冠疫情影響,帶來投資人對疫苗板塊的重新關注。國外新冠疫苗的研發企業如Moderna和Inovio近期也受到了市場的熱捧。

而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國內或許有更多企業將會分拆疫苗板塊上市,但由於市場容量有限,並非所有企業都能夠成功登陸,“走在前面的企業更有希望實現上市的目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