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3大黑科技”,最后一个挑战《终结者2》将成为现实

一、点沙成土

十几年前,中国的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西北地区重大城市经常被特大风沙席卷,漫天风沙令人难以呼吸。各种治沙却得不到更好的控制,直到2009年,易志坚首次提出了沙变土的原理。通过无数次试验,2010年科研团队从植物中提取出了一种植物纤维黏合剂。只要把这种粘合剂放到沙里,再添加适量的水,沙子就可以变成具有“万向结合约束”的土壤。

这项技术最关键的就是粘合剂的研发上,要无毒环保、耐水性强,成本还不能太高。现在的粘合剂是几种植物纤维的提取物,成本不高、极好获得,而且一次改造,一劳永逸。一堆沙子加入像淘米水一样的粘合剂,搅拌几下后,便获得了类似泥巴的质感。这样一来,种植后的植物不会因为水的快速流失造成大面积死亡或枯竭。

二、神威•太湖之光

自中国863计划实施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并且支持超级计算系统的研发,但由于基础薄弱起步较晚,在国际舞台中一直受制于人,美国更是在2015年宣布对中国禁售高性能处理器。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6月20日,在法兰克福世界超算大会上,国际TOP500组织发布的榜单显示,"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登顶榜单之首, 不仅速度比第二名"天河二号"快出近两倍,其效率也提高3倍。

神威•太湖之光的研制成功,把其他国家的超级计算机甩开几条街,也是目前为止运算速度超过10亿亿的超级计算机,相信在不久之后,这个数据将再次被刷新,把老美2018年计划中的18亿亿次的Aurora超算也一起踩在脚底下。

三、液态金属机器人

2015年春天,由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和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合作进行的液态金属研究,在《先进材料》上发表了最新的成果。论文描述了“镓基液态合金”的一些令人着迷的酷似生命的性质:浸在NaOH溶液里的镓铟液态合金可以”吞下“铝箔,并像”吃饱了饭的动物“一样开始移动。一小片铝即可驱动直径约5mm的液态金属球金属球,实现长达1个多小时的持续运动,速度高达每秒5厘米,既可像印度布朗弹一样自由运动,又能于各种弯曲的槽道中蜿蜒前行。

该研究为世界上首次发现一种异常独特的现象和机制,即液态金属可在吞食少量物质后以可变形机器形态长时间高速运动,实现了无需外部电力的自主运动,从而为研制实用化智能马达、血管机器人、流体泵送系统、柔性执行器乃至更为复杂的液态金属机器人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将该金属发展到成型化的人体机器人,《终结者2》中的液态机器人可能将成为现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