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次是在2020年1月10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中国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其中,华夏人寿因报送的部分健康保险产品,条款中约定将等待期出现的症状或体征作为在等待期后发生保险事故时的免责依据被点名。数据显示,中国人寿2019年实现净利润582.87亿元,同比增长411.5%。

文 | 财经天下 实习生 周享玥

编 |鹿鸣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停薪留职,下海创业,这个曾在30年前成为潮流的词汇,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再度被提起。

4月20日,继2019年初宣布减员5%后,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夏人寿”)再因一纸“鼓励管理干部停薪留职自行创业”的内部通知成为了业内焦点。

通知称,受疫情影响,2020年华夏人寿经营利润压力增加,成本管控难度加大,为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公司鼓励B类及以上干部(尤其是年满45周岁以上的),经批准可选择停薪留职自行创业,期限不超过3年,华夏人寿将支持3-6个月的标准工资。

消息一出,有关华夏人寿“变相裁员”的质疑扑面而来。

对此,华夏人寿回应称,此举“一是尊重部分同仁自主创业的决定,二是直面市场竞争和人才挖角,三是支持各单位自主经营、化解压力、担升效率”,并表示如果员工事业不顺,“可以倦鸟归巢,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图源:视觉中国)

年入百万不是梦

保险行业一度被认为是“暴利行业”。

1992年,友邦保险落户上海,将代理人制度引入中国大陆地区。代理人制度和数以百万计的代理人为中国保险业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成为保险业多年高速发展的源动力之一。

据中国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999年至2019年二十年间,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实现了质的飞跃,一路从1999年的1393.22亿元暴涨至2019年的42645亿元,翻了超30倍。其中,寿险的保费收入20年时间,增长了约2.2万亿。

保险公司方面,以2019年为例,几大知名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等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494.07亿元、582.87亿元、277.41亿元,同比增长39.1%、411.5%、54.0%。

但外界眼中的“暴利行业”更多体现在保险代理人身上。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保险公司统计在册的保险代理人数量达到了806.94万人,当年增加149.66万人,而2014年还仅为325万人,相当于3年时间激增了481.94万人,年均新增16.65万人。

不过,做过保险代理人的数量似乎远不止如此。有数据显示,全国做过保险代理人的人员数量超5000万,甚至有网友调侃“朋友圈十个人有三个是卖化妆品,三个是卖保险,还有三个是卖房”。

(图源:视觉中国)

而吸引众多保险代理人进入行业的原因,就是“暴利”。“低门槛”、“高收入”、“百万年薪不是梦”曾一度是保险代理人的标签。

对于这些保险代理人来说,获得多少收入完全取决于自己能卖多少保险,保险卖得多,钱也就赚的多。因而,在保险行业野蛮增长的那些年里,“保险行业晒工资条”曾一度成为流行。

不过,这种“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收入模式,也使得这些保险代理人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为没有单子,就意味着收入为零。

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业,却也让保险业的弊端不断出现,误导销售、理赔难、霸王条款等让人们对保险唯恐避之不及。

近些年来,保险代理人为了追求业绩走上“忽悠”之路,以银行理财产品名义销售保险、向顾客承诺收益率、夸大产品保障范围等问题层出不穷。

据中国银保监会统计,2019年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涉及保险公司的保险消费投诉93719件,同比增长5.95%。其中,保险合同纠纷依然为“重灾区”,占比近95%。

为什么是华夏人寿

疫情之下,保险行业整体承压。以往在第一季度的“开门红”在今年没能出现。

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全国人身险行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541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9426亿元微增1.2%。但是,增加的部分主要在于非保障型保险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方面,而寿险、意外保险、健康险这三大保障型险种的保费收入都出现了同比下滑。

具体在保险公司方面,中国人保、中国平安等保险公司前两个月的保费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对华夏人寿来说,这并非华夏人寿第一次宣布“裁员”,早在2019年年初,华夏人寿就曾提出实行末位淘汰、减员增效,宣布要“减员5%或减少薪资成本5%”,一度引发业界对其经营状况的关注。

据华夏人寿官网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是一家全国性、股份制人寿保险公司,注册资本金153亿元,总资产5445亿元,目前设有24家直属分公司,分支机构合计673家(含筹),还在2019年成功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位列第442位。

(图源:华夏人寿官方微信)

而在几年前,华夏人寿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寿险公司。

数据显示,2013年以前,华夏人寿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14年才扭亏为盈,当年实现净利润8.51亿元。之后几年间,华夏人寿业绩不断向好,至2017年,其保费收入已经达到了893.5亿元,净利提升至43.08亿元。

在排名上,至2019年,其保费收入在寿险公司中的排名已经由2015年的第32位跃升至行业第四名,保费收入达到1827.95亿元,同比增长15.5%。

但与保费收入增速相背离的,则是华夏人寿持续下滑的利润。自2018年起,华夏人寿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2018年和2019年分别实现净利润28.8亿元、7.16亿元,同比下降33.13%、77.16%。

彼时,对于净利下滑,华夏保险称符合预期,盈利水平下降主要受投资收益减少及保费首期成本一次性计入当年损益的影响。

不过,对比同行业,华夏人寿的净利润勉强只能排在行业中游。数据显示,中国人寿2019年实现净利润582.87亿元,同比增长411.5%;中国平安的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36.5%到了1643.65亿元,其中,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为平安贡献了889.5亿元的营运利润,同比增长24.7%。

值得注意的是,华夏人寿的现金流也在不断流出。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到四季度,华夏人寿的净现金流数值分别为-52.2亿、-50.96亿、28.15亿和-26.84亿,全年净现金流为-101.85亿元。

然而,华夏人寿烦恼的远不止于此。2019年以来,华夏人寿已经因产品问题三度被监管点名。最近一次是在2020年1月10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中国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其中,华夏人寿因报送的部分健康保险产品,条款中约定将等待期出现的症状或体征作为在等待期后发生保险事故时的免责依据被点名。

此外,据银保监会官网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3月5日,华夏人寿及其分支机构2020年以来已经累计收到7张罚单,被罚52万元。

另一方面,近年来,华夏人寿频繁传出将引入“大金主”,但传言中的接盘对象却一换再换。2017年11月,华夏人寿还传出将与贵州首富罗玉平的中天金融进行一场不超过310亿元的“蛇吞象”式世纪交易,一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不过,截至目前,华夏人寿的传闻中的“金主”仍然“悬而未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