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公安机关从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出发,在“平安首府”建设中持续发力,为群众构筑平安的铜墙铁壁,使幸福青城更具内涵。

视频监控织就“天网”

呼和浩特市公安机关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列为重点工程,建整并重,全力提升视频监控覆盖率。按照“定点、控面、成网、成线”的建设需求,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聚力打造全覆盖、高共享、智能化的视频监控网络。在全市布局新建4.26万个高清视频监控探头,形成覆盖城区各道路路口、重点目标、制高点、地下通道及市际、县际治安卡口等相关部位的立体监控网络。

此外,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还为一线作战警力配发LTE移动终端2000部,通过LTE手持台自带高清摄像头、车载台搭配的高清摄像头、高清无线布控球以及执法记录仪等实现高清视频实时回传,实现可视化指挥调度。

“智慧公安”铸就“安全堡垒”

近年来,呼和浩特警方以“智慧公安”建设为目标,创新警务实战化指挥新模式,大力创新、完善、研发“智慧新指挥”的现代化警务指挥新格局。

“一屏式”汇集。依托PGIS和公安专网,将警情、视频、卡口、警力部署、勤务管理、方案预案以及重点场所和重要区域等资源全部在大屏显示,为指挥员指挥调度提供适时立体数据,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一键式”报警。在传统的语音报警和上门报警的基础上,新增可视化报警、视频巡控报警、情报预警报警等多种报警方式,实现多种报警方式的统一接入。“一张网”调度。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将互联网、移动网、公安网和视频网“四网贯通”最终形成一个智慧开放、新型高效的“警务综合应用平台”,各类指挥要素全部集成至“一张网”上智能应用。一线处置民警通过LTE终端、警用数字集群PDT终端、手持多媒体移动警务终端联动作业,实现各类信息“无衰减”传递,实现应急勤务指挥的智能化、专项勤务指挥的专业化。

同时,呼和浩特警方还不断应用信息化手段推动现代警务指挥新体系建设。建立智能视频巡控平台,利用鹰式视频巡控技术,实现视频与地图同步打开、地图移到哪儿视频看到哪儿的视频监看模式,改变了传统复杂的视频调用方式。建立立体化可视指挥系统。实现警力智能调度、防控圈动态设置、视频联动追踪、车辆主动布控、处警全程监督、勤务精细监督、实时路况监测、出警路径分析、警情动态研判、勤务动态部署、视频立体防控的多警种联动功能。

建立三维高分展示系统。以三维可视化的模式图示呼和浩特城区重点区域的地形地貌,叠加实时的警力分布、警情分布、视频监控等信息,为反恐维稳、应急突发事件处置提供立体化、动态化的场景展现,形成了从空中监视到地面合围的立体处置态势。

警民密织治安巡防网络

目前,呼和浩特拥有9万余名“红袖标”群防群治力量,“红袖标”积极参与保街护院、邻里守望、预防事故、发现警情、协助破案,构建起街面和社区无死角覆盖、无缝隙对接的红色屏障。

近年来,呼和浩特警方密织治安巡防网络,在全市范围内组建了13支应急应变特种机动队、21组PTU武装处突车组、312个巡组、294辆巡逻警车、4架无人机,以及多个24小时全时驻警勤务工作站,实施加强型和叠加式24小时应急职守和武装巡逻,构建起“网格化、层级化、街面化、联勤化”的巡防模式。特别是为一线警力配备了6000余台宽窄带移动终端,运用大数据研判平台、预判平台,不仅实现视频音频“即时采集、即时比对、即时传送”,而且实现对多发警情的“情报导防、精准布防、精确用警”,与指挥中心多个作战平台,周边派出所等实战单位联网呼应、协同处警,形成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的控制圈,既能就近处置,又能辐射周边,极大提升了见警率、管事率、处置率,形成了人防向全社会延伸、物防向全时空延伸、技防向全领域延伸的“打防管控”动态运行新格局。

此外,呼和浩特警方还将社会管理职能与服务群众紧密结合,近距离打击犯罪、零距离服务群众。将部分警力下沉至警务站,并增加街面巡逻警力,有效挤压了犯罪空间,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基层警务站还发挥“在民身边、与民为邻”的优势,结合辖区特点推出了一大批便民利民延伸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