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汽夏利混改疑涉國資流失遭舉報,上百名員工聚集生產基地維權)

記者 | 侯卓鎧

近日,據多位網友在社交平臺發佈照片顯示,約有上百名員工聚集在一汽夏利生產基地大門外維權。據其中一位員工聲稱,一汽在夏利混改過程中,將生產資質賤賣給了博郡汽車。

據記者瞭解到,此次百名員工在4月20日上午前往一汽夏利生產基地維權。其訴求除了員工個人利益之外,還與一汽夏利與南京博郡混改項目有關。據上述一位員工對記者表示,混改後受損的不僅僅只有公司員工的基本薪資權益,還包括一汽夏利200多家經銷商和幾千名銷售人員,以及國資流失。

2019年10月底,一汽夏利與南京博郡共同出資成立天津博郡汽車有限公司。其中一汽夏利以部分資產及負債作價出資5.05億元,持有合資公司19.9%的股權;南京博郡以現金出資20.34億元,持有合資公司80.1%的股權。

然而,據一汽夏利發佈的公告顯示,時至今日南京博郡僅向天津博郡繳付資金1400萬元,此後再無任何繳付。彼時,處於混改中的一汽夏利對其在職員工給出了幾項選擇:可自願參加合資公司的招聘、一汽夏利崗上員工的競聘,或自願選擇內部退養、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待崗安置等安置渠道等。不過,據一汽夏利員工介紹,相關承諾也是一拖再拖,沒了下文。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稱,由於懷疑一汽集團推進有關夏利與博郡合資的“混改”過程中涉及國資流失問題,有200餘名一汽夏利員工向中紀委等有關部門提出舉報。

據記者瞭解,一汽夏利員工對混改中存疑點主要是指一汽集團沒有對南京博郡融資情況進行深入調查,導致混改後新公司成立僅1個月便已停擺。在這種情況下一汽集團仍堅持推進混改,造成國有資產流失,800多名在職員工權益受損。

根據一汽夏利發佈的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去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29億元,同比下滑61.8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4.81億元,同比暴跌4068.32%。而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爲-15.61億元,同比下降23.5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爲-13.9億元。

在公司去年財務方面,去年一汽夏利總資產19.47億元,其中流動資產8.05億元,非流動資產11.41億元,總負33.05億元,資產負債率爲169.81%,其中流動負債更是高達24.3億元。單從財務報表中來看,一汽夏利已經不具備持續經營的能力。

由於一汽夏利經審計的2019年期末淨資產爲負值,公司也被深圳證券交易所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處理,股票簡稱由一汽夏利變更爲*ST夏利。

今年一季度,一汽夏利預計虧損1.1億元至1.4億元,同比增幅超30%-45%,歸屬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爲-15.3億元至-15元。對此,一汽夏利表示,公司正在與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展開資產重組工作,導致公司出現虧損。

據統計,在過去的7年時間裏,一汽夏利累計虧損超60億元。

作爲當事的另一方,南京博郡汽車也深陷資金“泥潭”。3月中旬,據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員工稱,博郡在今年1月中旬通過郵件要求員工自行繳納社保,且需將繳納社保資金轉入公司賬戶,郵件中附有公司名稱、賬戶和開戶行等信息。

另據一份由天津博郡汽車有限公司在今年3月9日下發的《關於工資延遲發放的通知》顯示,因該公司股東方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意向的政府投資未能如期到位,導致公司資金緊張,故全體員工工資延期發放。期間員工社保、醫療保險、生育津貼等均不能發放。

早前,

據知情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自去年上海車展之後博郡汽車內部開始出現內耗

,當時博郡汽車已經出現資金問題,有不少員工離職。界面新聞記者在不同的社交平臺上留意到,有多個以博郡汽車員工身份賬號發出的求助帖。據其中一個賬號發文顯示,“博郡汽車上海分公司2018年、2019年的第13薪和2.5個月年終獎沒有發放;2019年12月份工資+社保、2020年1月份工資+社保都沒拿到、預計2月份工資也不會發放。”

天眼查數據顯示,博郡汽車自從成立至今共經歷過6輪融資,最近一輪爲2019年6月3日,由銀鞍資本、盛世投資、浦口高投、住友商事亞洲資本、園興投資等資本領頭,共獲得資金25億元。

不過,對於這筆高達25億元的融資是否真實存在,還有着較大疑問地方。界面新聞記者通過國家企業信息查詢系統發現,2019年6月博郡汽車企業信息變更一欄,僅增加了“南京銀鞍嶺英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一家,其餘幾家(盛世投資、浦口高投、住友商事亞洲資本、園興投資)並未現身。註冊資本也僅從1.27億元變更爲1.38億。

此外,今年1月10日,上市公司北京北斗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發佈的一則公告內容顯示,北斗星通本應在2019年7月收到博郡汽車賬款約617萬元,但是由於博郡汽車資金鍊緊張,整車整體項目目前均處於停工狀態,經評估後得出結論博郡汽車已無力償還賬款。進一步印證了博郡汽車已經深陷資金危機的事實。

針對此次發生的員工舉報及維權問題,一汽集團目前還沒有作出任何官方回應。界面新聞記者嘗試聯繫一汽夏利董祕,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