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节目刚开播肯定会造势宣传这算第一只推动手,观众看见李诞“混饭”人设崩塌的欢呼这算第二只推动手,一合力就这么上了热搜了。最近“李诞、《奇葩说》”频上热点,有欢呼、有讨论、有批评,愈演愈烈,甚至引发了小恐慌。

最近“李诞、《奇葩说》”频上热点,有欢呼、有讨论、有批评,愈演愈烈,甚至引发了小恐慌。来,都淡定一些,请大家先冷静看看这波热度的来龙去脉。01 源头

作为一个同步追了六年《奇葩说》的观众,我很清楚,这一期李诞最开始火爆的起因——人设崩塌。李诞本期最开始上热搜,真的不是因为这期他具体的哪句言论,仅仅是因为“他下场走完了辩论的流程、带着气口地说完了幽默的完整的辩论词”的这个过程。

为啥这么“简单的事情”他能上热搜呢?因为第五季作为导师的他啥都没干!混了一整季!!!——第五季出现的李诞,从来没有像历任导师蔡康永、高晓松、薛兆丰、张泉灵、罗振宇等,每场都给出完整地导师结辨;甚至到导师下场环节,第五季出现的李诞,选择死皮赖脸地去当主持人,让马东替他下场辩论。上一季弹幕都是骂李诞来混的,说他不适合奇葩说。再加上本季节目组剪辑,前几集多次出现镜头让傅首尔说:这季要督促李诞,不让他在《奇葩说》混饭了。更勾起了奇葩说观众们对他嫌弃的回忆。

没错,“混饭”就是李诞第五季自己立下的人设!然后,神转折来了,第六季第一次出场,李诞就很有娱乐效果的做了场完整的辩论。假设是你家娃,学渣了一年,新学期第一次期中考试突然有个正常娃的分数了,你就说,你欢呼不?节目刚开播肯定会造势宣传这算第一只推动手,观众看见李诞“混饭”人设崩塌的欢呼这算第二只推动手,一合力就这么上了热搜了。

其实这一场里很多人喜欢康永哥的“诺亚方舟”、黄执中的“遥远的哭声”、罗胖另辟蹊径的视角,为啥是李诞上热搜?最初的原因,就这么简单:他混饭的人设崩了。李诞自己微博表示,这是因为大家对他的期望太低了。

02 发酵

发酵过程挺有趣。各路自媒体为了点击量都是纷纷找热点,就这么找到上了热搜的李诞。可是热搜上“#与#”之间的信息量只有一句话,对于从来不追《奇葩说》的自媒体咋蹭热点呢?在这一句话基础上发挥想象——既然是他这场辩论火了,就去反对他的立场吧?就去解读他的辩词吧?这些算第三只推动手。他们整场比赛是否看完都不好说,因为想要流量,就要有时效性,要尽快发稿,可能只听完了李诞的话就开始写了。

这些铺天盖地的第三手自媒体的解读之后,赶下一波热度的第四只推动手开始行动了,开始了对解读的解读、对解读的影响的解读,对人解读,对人的其他作品解读,对人品解读......话题流量越来越大。

这个发酵的过程,很有可能节目方、资本方、赞助方、平台方、商业竞争对手方等多种利益关系,都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在其中推波助澜,这是第五只推动手。

话题流量越来越大,有批评节目的,有批评节目里人的,有批评观众口味的……这场自媒体的狂欢还在继续发酵,第六、七、八...只推动手纷纷出场:观众们、商业利益的、别有用心的、蹭热点的、展示优越感的、真心实意忧国忧民的……

马东在节目里说了,时间仓促之下,每个人的辩词仔细推敲都有漏洞。辩论组队,队员之间也有项任务就是互相补漏洞。漏洞是一定有的,发现了及时修正就好。喜欢《奇葩说》的观众,有几个能记得辩词本身?

我有点担心《奇葩说》的生存状况了。

03 《奇葩说》

我追了6年《奇葩说》,非常明确地知道《奇葩说》这就是个综艺节目!主持人、嘉宾、导师、辩手多是有趣的人,是综艺节目的真人秀演员。节目里也公开表明他们都是提前拿到辩题、提前各自写好辩词,而且这是录播、不是直播,辩词一定会由节目组审核的吧,现场仅仅是表演出辩词效果而已。我想每一个多年追《奇葩说》的观众都分得很清楚,这就是一个综艺,这不是什么人生课堂。

每周末播出的《奇葩说》,就当作“好声音”类的节目来看就好了,都是让人放松一下的。不同的是“好声音”类是有剧本的唱,《奇葩说》是有剧本的说而已,只不过时不时说得比唱得好听罢了。辩手、主持人、导师、嘉宾都是表演语言辩论艺术的艺人,不是正式的传道者,观众很清楚,看弹幕就知道了。

更何况《奇葩说》中还不乏优秀的演员,通过他们的表演,很多观众感受到“多读书是件美妙的事情”。如果担心《奇葩说》这个综艺节目会把观众带偏,还有更多比它更值得批评和改进的综艺、剧集需要督促、批评、帮助、改进吧?

04 结束语

我写此文的目的很单纯,我直接写这里,免得评论里被喷:仅仅是希望这种层层叠叠多少手推动起来的热浪,不要弄巧成拙吞没了《奇葩说》本季的正常播出和以后的各季。

《奇葩说》是个周末让人放松一会儿的节目而已,不用刻意上价值,不喜欢的不看就是了。

大媒体倡导对待演员的理想状态:保持距离、人格对等,接近作品、远离生活。

不要被流量裹挟。不要低估观众的智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