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節目剛開播肯定會造勢宣傳這算第一隻推動手,觀衆看見李誕“混飯”人設崩塌的歡呼這算第二隻推動手,一合力就這麼上了熱搜了。最近“李誕、《奇葩說》”頻上熱點,有歡呼、有討論、有批評,愈演愈烈,甚至引發了小恐慌。

最近“李誕、《奇葩說》”頻上熱點,有歡呼、有討論、有批評,愈演愈烈,甚至引發了小恐慌。來,都淡定一些,請大家先冷靜看看這波熱度的來龍去脈。01 源頭

作爲一個同步追了六年《奇葩說》的觀衆,我很清楚,這一期李誕最開始火爆的起因——人設崩塌。李誕本期最開始上熱搜,真的不是因爲這期他具體的哪句言論,僅僅是因爲“他下場走完了辯論的流程、帶着氣口地說完了幽默的完整的辯論詞”的這個過程。

爲啥這麼“簡單的事情”他能上熱搜呢?因爲第五季作爲導師的他啥都沒幹!混了一整季!!!——第五季出現的李誕,從來沒有像歷任導師蔡康永、高曉松、薛兆豐、張泉靈、羅振宇等,每場都給出完整地導師結辨;甚至到導師下場環節,第五季出現的李誕,選擇死皮賴臉地去當主持人,讓馬東替他下場辯論。上一季彈幕都是罵李誕來混的,說他不適合奇葩說。再加上本季節目組剪輯,前幾集多次出現鏡頭讓傅首爾說:這季要督促李誕,不讓他在《奇葩說》混飯了。更勾起了奇葩說觀衆們對他嫌棄的回憶。

沒錯,“混飯”就是李誕第五季自己立下的人設!然後,神轉折來了,第六季第一次出場,李誕就很有娛樂效果的做了場完整的辯論。假設是你家娃,學渣了一年,新學期第一次期中考試突然有個正常娃的分數了,你就說,你歡呼不?節目剛開播肯定會造勢宣傳這算第一隻推動手,觀衆看見李誕“混飯”人設崩塌的歡呼這算第二隻推動手,一合力就這麼上了熱搜了。

其實這一場裏很多人喜歡康永哥的“諾亞方舟”、黃執中的“遙遠的哭聲”、羅胖另闢蹊徑的視角,爲啥是李誕上熱搜?最初的原因,就這麼簡單:他混飯的人設崩了。李誕自己微博表示,這是因爲大家對他的期望太低了。

02 發酵

發酵過程挺有趣。各路自媒體爲了點擊量都是紛紛找熱點,就這麼找到上了熱搜的李誕。可是熱搜上“#與#”之間的信息量只有一句話,對於從來不追《奇葩說》的自媒體咋蹭熱點呢?在這一句話基礎上發揮想象——既然是他這場辯論火了,就去反對他的立場吧?就去解讀他的辯詞吧?這些算第三隻推動手。他們整場比賽是否看完都不好說,因爲想要流量,就要有時效性,要儘快發稿,可能只聽完了李誕的話就開始寫了。

這些鋪天蓋地的第三手自媒體的解讀之後,趕下一波熱度的第四隻推動手開始行動了,開始了對解讀的解讀、對解讀的影響的解讀,對人解讀,對人的其他作品解讀,對人品解讀......話題流量越來越大。

這個發酵的過程,很有可能節目方、資本方、贊助方、平臺方、商業競爭對手方等多種利益關係,都或多或少、有意無意地在其中推波助瀾,這是第五隻推動手。

話題流量越來越大,有批評節目的,有批評節目里人的,有批評觀衆口味的……這場自媒體的狂歡還在繼續發酵,第六、七、八...只推動手紛紛出場:觀衆們、商業利益的、別有用心的、蹭熱點的、展示優越感的、真心實意憂國憂民的……

馬東在節目裏說了,時間倉促之下,每個人的辯詞仔細推敲都有漏洞。辯論組隊,隊員之間也有項任務就是互相補漏洞。漏洞是一定有的,發現了及時修正就好。喜歡《奇葩說》的觀衆,有幾個能記得辯詞本身?

我有點擔心《奇葩說》的生存狀況了。

03 《奇葩說》

我追了6年《奇葩說》,非常明確地知道《奇葩說》這就是個綜藝節目!主持人、嘉賓、導師、辯手多是有趣的人,是綜藝節目的真人秀演員。節目裏也公開表明他們都是提前拿到辯題、提前各自寫好辯詞,而且這是錄播、不是直播,辯詞一定會由節目組審覈的吧,現場僅僅是表演出辯詞效果而已。我想每一個多年追《奇葩說》的觀衆都分得很清楚,這就是一個綜藝,這不是什麼人生課堂。

每週末播出的《奇葩說》,就當作“好聲音”類的節目來看就好了,都是讓人放鬆一下的。不同的是“好聲音”類是有劇本的唱,《奇葩說》是有劇本的說而已,只不過時不時說得比唱得好聽罷了。辯手、主持人、導師、嘉賓都是表演語言辯論藝術的藝人,不是正式的傳道者,觀衆很清楚,看彈幕就知道了。

更何況《奇葩說》中還不乏優秀的演員,通過他們的表演,很多觀衆感受到“多讀書是件美妙的事情”。如果擔心《奇葩說》這個綜藝節目會把觀衆帶偏,還有更多比它更值得批評和改進的綜藝、劇集需要督促、批評、幫助、改進吧?

04 結束語

我寫此文的目的很單純,我直接寫這裏,免得評論裏被噴:僅僅是希望這種層層疊疊多少手推動起來的熱浪,不要弄巧成拙吞沒了《奇葩說》本季的正常播出和以後的各季。

《奇葩說》是個週末讓人放鬆一會兒的節目而已,不用刻意上價值,不喜歡的不看就是了。

大媒體倡導對待演員的理想狀態:保持距離、人格對等,接近作品、遠離生活。

不要被流量裹挾。不要低估觀衆的智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