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2年9月,市直機關重要部門領導幹部實行輪崗制,調任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分管政工人事工作和科技計劃工作,負責科技項目的考察、篩選、立項的審批、科技成果的鑑定和評審等,爲科技興市貢獻了自己的力量。1973年4月調湘譚地委組織部工作,在組織部工作長達十多年,先後任主辦科員、副科長、科長,承辦幹部的調配、縣級領導班子的考察,調整和任免工作。

楊安良,男,1940年5月出生,洞口縣荼鋪鄉(現高沙鎮)檀木村人。大學文化,1962年9月參加工作,1971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先後任中共湘潭地委組織部副科長、科長,湘潭市人事局副局長,湘潭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於1998年年底退休。

編輯

洞口縣檀木村

小時候家裏貧窮,生活艱苦,按家庭經濟條件是不能指望求學讀書的,但靠父母省喫儉用和親友的幫助,也憑着自己的一股勇氣和決心:讀完了小學、初中。1956年秋季以優成績考入長沙林業學校。1960年11月林校畢業後,由學校和省林業廳選送到湖南林學院讀書。

編輯

洞口縣檀木村

1962年9月畢業,分配在湖南省醴陵縣林業局任技術幹部、局辦公室祕書。1964年10月調醴陵縣委辦公室任祕書,文化革命期間,安排在縣革委會政工組負責整團建團和青年工作。1969年9月至1973年2月參加修建湘東鐵路,先後在醴陵縣指揮部、地區指揮部政治處和湘東鐵路臨管處政工科任主辦幹事。

洞口縣檀木村

1973年4月調湘譚地委組織部工作,在組織部工作長達十多年,先後任主辦科員、副科長、科長,承辦幹部的調配、縣級領導班子的考察,調整和任免工作。還參予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和軍隊團職轉業幹部的安置。特別是在青幹科工作期間,把全區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知識分子分類造出了名冊,並考察篩選了二百多名德才兼備的專業技術幹部作爲後備領導幹部。

在1983年湘潭地、市合併機構改革時,將這些材料提供給省委機構改革工作組,使一大批知識分子進入了各級領導班子,促進了領導班子的“四化”建設。1983年4月,調任湘潭市人事局副局長,主管幹部調配、人才交流、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和出國(出境)人員的選派、審批工作。

洞口縣檀木村

在任期內,除做好本職工作外,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探討和研究:一是制訂了促進人才流動的若干規定。湘潭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人才開發中心,使人才流動實行雙向選擇,打破了傳統的單一的調配方式;聯合組織部、科委、科協等部門籌備成立了湘潭市人才研究會,並被推選爲常務副理事長兼祕書長。

洞口縣檀木村

人才研究會的成立和活動,造成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氛圍。二是在職稱改革時,兼任了全市職稱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

洞口縣檀木村

職改工作量大、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由於爭取了各級黨政領導的重視,使全市職改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共爲全市十一萬多名符合條件的專業技術人員分別授予了高級、中級和初級職稱,進一步調動了廣大專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和進取精神。

洞口縣檀木村

1992年9月,市直機關重要部門領導幹部實行輪崗制,調任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分管政工人事工作和科技計劃工作,負責科技項目的考察、篩選、立項的審批、科技成果的鑑定和評審等,爲科技興市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本文摘自洞口縣高沙鎮文吏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