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後來採訪中,只要提及黃子韜,吳亦凡都是直接黑臉不作回應,兩人的關係一度降到冰點,兩家的粉絲也是經常互撕。對於無私幫助你的朋友,適時地給予回饋,是一種最起碼的感恩意識,只知道索取與接受,將別人的付出視作理所當然,只會讓身邊的人想要逃離,讓自己的人生路越走越窄。

最深刻的友情是:與你分享的青春,不比初戀少半分

最殘忍的友誼是:曾經的形影不離,變成了後來的泛泛之交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你跟曾經的好友,關係是怎麼變淡的?

有人用這樣的一個形象扎心的漫畫故事作出了回答:

最殘忍的友誼是:曾經的形影不離,變成了後來的泛泛之交

草原有兩個蛋蛋,有一天它們相遇了,很快成了彼此的好朋友,在遼闊的草地上,留下了它們一起沐浴陽光,一起躲風避雨的身影。

它們將對方視爲此生的摯友,一起憧憬着美好的未來,約定將來一起在草原上安家。

三個月以後 ,兩個蛋蛋各自破殼而出,一個成了小鱷魚,一個成了小鳥,兩個好朋友都爲彼此的蛻變而開心。

晚餐時分,小鳥特意叼來它最喜歡的蟲子,想要與小鱷魚一起分享,小鱷魚連連搖頭,對小鳥說:“算了,你還是自己喫吧。”

次日,小鱷魚開心地在水裏撲騰,它對着樹上的小鳥說:“水裏可好玩了,快點下來游泳啊。”小鳥無奈地撲撲翅膀:“我不會,你自己玩吧。”

就這樣,兩個曾經無話不談的朋友越來越沒有共同語言了。

終有一天,它們發現友情已不復當初了,互相留下最真誠的祝福後,小鳥飛向了它嚮往的天空,鱷魚走向了它喜歡的大海。

你看,一段友情的結束不一定有什麼理由,可能只是因爲歲月在變遷,彼此在成長。

最殘忍的友誼是:曾經的形影不離,變成了後來的泛泛之交

故事中的情節,其實就是現實生活中友誼的縮影,曾經跟你同睡一個牀鋪,同喫一碗麪的死黨,在褪去青澀,走向社會後,開始各自不同的人生路。

工作越來越忙,新的朋友越來越多,難得抽空見面,越發現只能用回憶來緩解無話可說的尷尬。

最殘忍的友誼是:曾經的形影不離,變成了後來的泛泛之交

曾經拉勾蓋章要做一輩子老友的兩人,最終敗給了時間和現實。

2018年東方衛視的跨年晚會上,吳亦凡和黃子韜相視一笑泯恩仇,吳亦凡主動伸手抱了抱黃子韜,黃子韜也給予了熱情的回應,兩人的擁抱被粉絲稱爲2018年末最大的瓜。

這個看似平常的擁抱,化解了兩人從“相愛”到“相殺”的種種不愉快經歷。

最殘忍的友誼是:曾經的形影不離,變成了後來的泛泛之交

吳亦凡與黃子韜曾同爲EXO隊員,之前兩人的關係好到像連體嬰一樣,大三歲的吳亦凡,總是像哥哥一樣照顧黃子韜。兩人一起逛街、喫飯,遊戲。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黃子韜當面叫吳亦凡給他買喜歡的東西,這種自然且直接的行爲。,只有真朋友纔會流露出來。

黃子韜曾公開表示:吳亦凡是他的目標,他想在22歲的時候,成爲跟他一樣的人。

然而這段美好的友情,止於吳亦凡的離開。當年吳亦凡突然宣佈退出EXO團隊,事先毫不知情的黃子韜,感覺受到了欺騙,公開在微博表達了對吳亦凡的不滿,暗指他背叛了團隊。

在後來採訪中,只要提及黃子韜,吳亦凡都是直接黑臉不作回應,兩人的關係一度降到冰點,兩家的粉絲也是經常互撕。

最殘忍的友誼是:曾經的形影不離,變成了後來的泛泛之交

所以這個擁抱在兩人心中,包含着太多太多無法言語的感受。

吳亦凡與黃子韜是幸運的,可以找回曾經遺失的情感,雖然它像被揉過的紙,沒了當初的平滑,但至少不負年少的赤誠。

而多數人的友誼,一旦遠離便是一生。

索菲婭·羅蘭曾經這樣說過,沒有一宗友情是地久天長的,人們在你的生活裏來去如流,有時,友情的過程是短暫的,有限的。

最殘忍的友誼是:曾經的形影不離,變成了後來的泛泛之交

「是什麼讓曾經誓言一生一起走的朋友,走着走着就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不同的社交、生活理念

就像第一則故事講的那樣,成長之年的我們,不再是那個有一根棒棒糖就可以開心半天的天真孩童,社會讓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更多的慾望,我想當一隻在水中盡情遨遊的鱷魚,但是你嚮往的是廣闊的天空,你無法理解水中的快樂,我也同樣無法明白天空的自由。

二、互惠原則的失衡

美國的散文學家愛默生有一句至理明言:”要想有朋友,必須自己先夠朋友。”

最殘忍的友誼是:曾經的形影不離,變成了後來的泛泛之交

這裏的“夠朋友”其實就是一種互惠關係。很多人不願在一段友情裏,加入太多的得失計較,但一段能長久維持的友情,必然有着各個方面的支持。

這不是宣傳社會的現實,而是要讓你明白:“再深交的朋友,他的付出來也是需要回報的“。這種回報不是止於物質,更多的是情感的回應。

對於無私幫助你的朋友,適時地給予回饋,是一種最起碼的感恩意識,只知道索取與接受,將別人的付出視作理所當然,只會讓身邊的人想要逃離,讓自己的人生路越走越窄。

三、平等、尊重的缺失

平等與尊重是人類交際的基礎要素,但是越熟悉的人越會漠視這兩點,戀人如此,朋友也是如此。

最殘忍的友誼是:曾經的形影不離,變成了後來的泛泛之交

自以爲關係好到可以同穿一種秋褲,開始在對方面前口無遮攔,肆意地批判好友的價值觀,隨意地干涉他人的行爲,久而久之,裂痕就會悄然出現。

給十分的友情,留出三分的空間,才能讓其更好的滋長,再深厚的情誼,也需要來自內心真正的尊重。

每一段過往的情感,都將教會我們更好地成長,友情亦是如此。

就像《心靈捕手》裏說的:”最讓人感動的友誼是我希望和你永遠在一起,這樣使我感到很幸福。但我希望你過上更好的生活且不虛此行,即使我們分開也沒有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