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魯瑾

趙老師雖然晚節上出了點事情,他配音的動物世界,還是深入人心的。

但動物世界只是在電視上看看,只覺得那些拍攝者太有勇氣了,不知道怎樣捕捉到動物的繁衍、遷徙、生存、博鬥。

一直以來,動物於我的認識,一是肉食,拿來喫的,二寵物,很多人養的,還被穿上了花衣服,三是動物園,可憐地被圈在一個地方,它不爽,有時候會咬死飼養員,我們也沒覺得它有什麼世界,除了這個籠子。

有關猛獸,就看到它喫人的事情,北京八達嶺動物園,咬死了媽媽,女兒被咬得面目全非。

我一直在站在人類立場看動物的。

到了肯尼亞,尤其是到了馬賽馬拉大草原,才知道動物真的有它們的世界。它們有它們的地盤,除了成爲人類的食物和寵物以外,他們有和人類無關的生老病死。

他們和人類一樣,是地球的物種。

拍回來放在朋友圈的照片,有同學說,靠得這麼近嗎?

真的是這麼近,因爲成羣的斑馬、角馬、羚羊在草原上,不是在電視裏,就在你的眼皮子底下,坐在車裏,跟它們是鄰居似的。

當然,我們在車上,是安全的。羚羊、斑馬、角馬都是食草類的,我們在車裏開着窗也不怕。獅子這種兇猛的,開車過去離它很近,它不也會來咬車,它的目標是抓來能喫的。我們人雖然抓來也能喫,但我們有鐵皮保護,不是它玩得動的。

草原上的動物,生死都靠自己,沒有飼養員來餵你,好喫好喝伺候。我們看到成羣成羣的角馬排着隊向某個方向奔跑,每年遷徙的角馬是最多的,超過100萬頭。來看看我們拍到的其中一點點:

它們是去找新鮮的草喫,從馬賽馬拉草原到坦桑尼亞境內的塞倫蓋蒂公園,來回跑,爲了有草喫有水喝。

在這個過程中,獅子、鱷魚、鬣狗都等着,伺機下手。

(伺機的鱷魚和非常有領地意識的河馬)

還有樹上停滿的禿鷲,等着喫獅子大哥大姐沒喫完的腐肉。

動物世界是沒人審判的,也沒有因果報應,只有弱肉強食。

下面這些是我們拍到的遷徙過程中被咬死並正在分食的動物:

我們看到了獅子捕食角馬的場面,沒有能夠拍下來,因爲它很有耐心地匍匐在那裏等機會。等到我們都累的時候,它突然一躍而起撲向一隻角馬。

這隻角馬反應奇快,又是長跑冠軍,簌地跑開,獅子好像也懶得追,因爲前面就有源源不斷正在遷徙的角馬啊!

遷徙的角馬中有小角馬,看了都心疼,不像人類,有大人抱着,它們就是跟着跑,因爲小很容易成爲獅子捕獵的對象。

我們看到的這隻捕食的獅子第二次出動就成功了,視線有點遠,抓到了它就坐下來開喫,草有點長擋住了,應該捕的就是一隻小角馬。

小角馬被撲後,並沒有影響到角馬遷徙的隊形和行動,還是一批又一批向前向前,也並沒有角馬家族出來圍攻獅子救小角馬。

我們在一邊看得着急:這麼多角馬,只有一隻獅子,蹄子齊發都能踢死它!

但角馬的世界沒有那麼豐富,屬於天生我是你肉,我生得多繁衍快,以此來保留種羣的數量,沒有時間傷悲。

也許,傷悲這個詞我們也想多了,這些情感都是人類的吧。( 我知道有人會不同意,舉的例子是你家狗會流淚啥的)。

到了馬賽馬拉草原,看到動物在這麼大的草原上奔跑,就想勸城裏人不要養那些兇猛的動物了,比如大型狗、藏獒什麼的。鄰居覺得不安全,對動物也不好,人家這麼自由的天性,在你家會憋出抑鬱症。

讓它們回到自己的草原,讓人類過自己的日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