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林治海任職末期,2018年經歷了150億元增發到期自動失效,遼寧成大第一大股東的變更,也讓市場人士對廣發證券的未來有新的猜測。“獨立董事楊雄先生投棄權票理由:鑑於公司《關於對Pandion基金事件相關責任人員合規問責方案的報告》對林治海先生的責任認定和問責措施,後續個人責任仍有不確定性,故對《關於董事2018年度履職考覈的議案》中3.5項投棄權票,對《廣發證券2018年度董事績效考覈和薪酬情況專項說明》投棄權票。

原標題:林治海因健康原因辭職,廣發證券何去何從?

總部位於廣州的龍頭券商廣發證券(000776.SZ)在4月21日晚間公告稱,1996年加入廣發證券的林治海因健康原因,於4月20日辭任總經理一職,而這一職位將由廣發證券董事長孫樹明兼任。

業內人士認爲,對林治海而言,在廣發證券期間最大的功績在於2015年推動H股成功上市,從“草根券商”向國際化轉型。然而他任內也經歷了海外對沖基金虧損,以及廣發證券作爲保薦人的康美藥業財務造假事件,2019年的150億元增發計劃因爲到期而失效。

林治海時代以後,隨着粵民投入主廣發證券股東之一的遼寧成大,廣發證券將會何去何從?這也給投資者留下一個很大的問號。中信證券(600030.SH)成功併購廣州證券後,華南地區券業的競爭也進入白熱化階段,業內人士預計市場份額會進一步向龍頭券商集中。

推動H股成功上市

廣發證券公告於4月20日收到林治海的書面辭呈,其因健康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總經理等職務,並不繼續在公司擔任其他職務。

林治海早期的任職經歷主要在遼寧,而廣發證券的主要兩家股東吉林敖東(000623.SZ)和遼寧成大(600739.SH)也是來自東北。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爲,這是林治海能夠最終成爲總經理的關鍵因素之一。

廣發證券年報稱,“林治海先生自2008年3月起獲委任爲我們的執行董事,2011年4月起獲委任爲我們的總經理。其主要工作經歷包括:1986年7月至1991年12月任東北財經大學金融系助教,1992年1月至1993年5月任中國人民銀行大連分行助理經濟師,1993年5月至1995年1月及1995年1月至1996年8月分別任遼寧信託投資公司經濟師及投資銀行部副經理。”林治海在1996年9月加入廣發證券,1997年2月至2001年10月任廣發證券大連營業部總經理。

2010年2月12日,延邊公路的停牌重組經歷三年多時間波折,正式以廣發證券的身份復牌。當時廣發證券被稱爲“草根券商”。在廣發證券時任總裁李建勇看來,“草根券商”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股權結構合理、管理團隊與員工隊伍穩定、機制靈活、自我調節能力強,股東結構無“一股獨大”的問題。

股東基本不插手廣發證券管理,不過跟他的前任李建勇有所不同,林治海在任總經理期間,推動着廣發證券從“草根券商”走向國際化的金融集團發展路徑。在2013年林治海就曾經提出雄心勃勃的分階段計劃:近期將廣發控股(香港)打造成爲境外投融資、產品創新、信息和境外業務人才的平臺,加強境內外業務聯動,提升香港市場的影響力;中期通過戰略合作、併購等手段搭建全面的國際化業務平臺,迅速形成服務中國實體經濟國際化的一流業務能力,提高海外業務收入佔比到5~7%,成爲海外業務實力前五的中資券商;長期要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大力拓展亞太市場業務,實現海外業務收入達到20%以上,成爲亞太區真正有國際影響力的證券金融集團。

2015年4月9日的牛市期間,廣發證券成功發行H股,赴港IPO總募資金額將接近280億港元,成爲當年最成功的IPO項目之一。不過2015年之後,廣發證券的國際化之路並不是那麼順利,海外對沖基金虧損事件,最終引發了獨立董事對林治海管理團隊的問責。

海外基金虧損,市值從第三到第八

2010年在A股借殼上市後,廣發證券長期能夠佔據市值第三的位置。而隨着國內多家大型券商輪番上市之後,十年過去了,截至4月22日收盤,廣發證券總市值爲1044億元,在券商裏面排名已下滑至第八位。

2019年3月26日,廣發證券公告稱:“Pandion基金於2018年12月31日的淨值-0.44億美元,2018年度虧損1.39億美元,使得公司2018年合併淨利潤減少9.19億元人民幣。”2019年4月16日晚間,廣發證券發佈的《第九屆董事會第十九次會議決議公告》顯示,在對林治海的問責以及董事績效薪酬考覈方面,有獨立董事投出了棄權票。

“獨立董事楊雄先生投棄權票理由:鑑於公司《關於對Pandion基金事件相關責任人員合規問責方案的報告》對林治海先生的責任認定和問責措施,後續個人責任仍有不確定性,故對《關於董事2018年度履職考覈的議案》中3.5項投棄權票,對《廣發證券2018年度董事績效考覈和薪酬情況專項說明》投棄權票。”另外,獨立董事湯欣也投棄權票。

兩個月多之後,林治海終於對相關事件作出回應。

2019年6月28日,在廣發證券2018年年度股東大會期間,林治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針對公司存在對境外子公司管控不到位,未有效督促境外子公司強化合規風險管理及審慎開展業務等問題,公司已對涉及到的經營管理層個別成員進行了問責,此外,涉及到的經營管理層個別成員退回2018年度部分月度固定薪酬。

一位曾經在廣發證券任職的投行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林治海作爲公司總經理,自然要對國際業務的損失負起責任。過去幾年廣發證券曾經高薪聘請過一批有豐富海外工作經驗的人員,但一段時間後發現作用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理想,後來這一批“海歸”相當部分也就離開了。

粵民投入主遼寧成大後,廣發證券何去何從?

在林治海任職末期,2018年經歷了150億元增發到期自動失效,遼寧成大第一大股東的變更,也讓市場人士對廣發證券的未來有新的猜測。

2018年12月26日,廣發證券收到證監會出具的批覆,覈准公司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1.8億股新股,自核準發行之日(2018年12月17日)起6個月內有效。半年過去,廣發證券表示,“在取得上述批覆後,公司一直積極推進發行事宜,但由於市場環境和融資時機變化等因素,公司未能在中國證監會覈准發行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發行工作,該批覆到期自動失效”。

2月10日,遼寧成大公告稱,粵民投旗下韶關高騰擬受讓遼寧成大5.18%的股份,加上此前持有的7.28%股份,粵民投合計拿下12.46%的股份,將成爲遼寧成大的第一大股東。有分析稱,“入主”遼寧成大,粵民投真正的目標或是遼寧成大持股的廣發證券;不過韶關高騰則在遼寧成大的公告中稱,“認可並尊重遼寧省國資委作爲遼寧成大實際控制人的地位”。

此次增持遼寧成大股權的粵民投,其董事長葉俊英曾經一度在廣發證券以及其持股的易方達基金任職高管。

針對中信證券成功併購廣州證券,完善華南地區網點佈局,深圳某知名券商高管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信證券本來的優勢在於機構業務,廣發證券在廣州本來就紮根,如果這兩者都加大華南地區業務拓展力度,那麼就會一起擠壓其他同行的份額,這可以讓兩者市場份額都擴大,受傷的最終只會是實力弱小的中小券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