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時,除了毛和蔣,無論大陸臺灣的將領,還是世界各國,幾乎沒有人看清雙方最高決策層炮擊金門真正的戰略意圖。朝鮮戰爭讓美國已經沒有信心再與新中國進行軍事對抗,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地理和政治上隔離臺灣與大陸,通過“劃峽而治”,老蔣幫自己守住大門口就可以了。

如果想削弱敵國的國力,那就讓它陷入內戰消耗之中,最好讓它分裂成幾個不同的國家。這是西方列強的一貫外交策略和作風。一直以來,我們與美國的關係都很微妙,爲了不讓其威脅它世界霸主的地位,對於中國的發展展開各方面的遏制與打壓,明裏暗裏,真是無所不用其極,然而在面對美國的百般阻擾下,我們並沒有被打倒,反而給予了它一次又一次強有力的回擊。期間,炮擊金門事件就狠狠的戲弄了美國一回,這是怎麼回事呢?

自從大陸與臺灣實現“三通”以來,每天兩三萬同胞往返海峽兩岸,在今天早已習以爲常。但其實,兩岸之間有一場戰爭一直打到了1979年。這就是炮擊金門,從1958年開始,整整持續了21年。據統計,金門炮戰的21年間,有超過100萬枚炮彈落在金門。這些彈殼,後來被金門人民加工成了菜刀,成了大陸觀光客爭相搶購的產品。但這場戰爭後來卻形成一種“奇觀”:雙方炮擊的時間都固定了,“單打雙不打”,就是單日炮擊,雙日雙方休息。一到炮擊時間,人們就躲進掩體裏;炮擊一結束,人們出來接着愉快地生活,絲毫沒有你死我活的殘酷。對此,我們就納悶了,雙方爲什麼要這樣呢?

其實,這是當時兩岸領導人毛主席和蔣介石聯合起來導演的“騙局”:唱戲給美國和全世界看,制止臺獨勢力在臺灣蔓延。金門炮擊也體現出我們中國人的政治智慧和兩岸的默契。早在1947年,美國就讓新西蘭在聯合國提出議案,建議臺灣由聯合國託管。這讓老蔣很反感,因爲他知道美國的真正目的是分裂中國,作爲一個骨子裏流淌着炎黃子孫血脈的人,他打心底反對。1949年6月20日,蔣介石再度向美國及麥克阿瑟表明對“聯合國託管”,表明自己的堅定立場:“臺灣移歸盟國或聯合國暫管之擬議,實際爲中國政府無法接受之辦法,因爲此種辦法,違反中國國民心理,尤以中正本人自開羅會議爭回臺、澎一貫努力與立場,根本相反。”美帝賊心不死,於是在1954年炮製《美臺共同防禦條約》

表面上,美臺之間戰略伙伴建立起“集體安全防禦”體系,但美國和臺灣各自在肚子打自己的小算盤。美國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把臺灣割裂出去,成爲封鎖中國的最前面島鏈,以法律或世界裁決的形式使臺灣與大陸永久隔絕,甚至獨立。老蔣也有自己的想法:藉助老美的力量,反攻大陸,奪回失去的天下。因此在炮擊金門期間,美國成了蔣介石的軍火庫,源源不斷的爲其提供各種各樣的武器裝備。

美帝的戰略意圖很清楚:就是要讓老蔣讓出金門和馬祖兩島,不要在大陸鼻子底下搞事情了,以避免因這些島嶼的爭端使美國捲入中國的軍事衝突中。朝鮮戰爭讓美國已經沒有信心再與新中國進行軍事對抗,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地理和政治上隔離臺灣與大陸,通過“劃峽而治”,老蔣幫自己守住大門口就可以了。蔣介石可不傻:金、馬等島嶼是臺灣在地域和政治上同大陸連接的最後紐帶,一旦我後撤,別說反攻大陸,那麼臺灣豈不要從大陸分裂出去,成爲一個小國,這歷史罪名可真的承擔不起。

於是乎老蔣和大陸“密謀了一場大騙局”,成功的騙過了美國和全世界。炮擊金門一週年後,赫魯曉夫訪華,毛對一臉懵逼的他說:“美國人沒有多大本領,他們以爲我們(中蘇兩國)在炮打金門的問題上達成了協議。我們沒有想到打炮會引起這麼大的風波。”毛還解釋道:“我們現在的方針是援蔣抗美,堅決反對兩個中國的陰謀。杜勒斯到臺灣,如果我們不炮擊金門,那實際上是聯美壓蔣。我們炮擊金門,打亂了美國的陰謀,打亂了他的計劃。”蔣介石松了一口氣,開始嚴厲鎮壓臺灣島內的“臺獨勢力”。上個世紀60年代,臺灣幾乎聽不到“臺獨”的聲音了。

雖然蔣介石在意識形態上與我方敵對,但在民族大義上,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高於一切,配合很好,毫不含糊。蔣公可贊!如今再回頭看這段歷史時,我們不得不佩服老一代革命家的戰略眼光和政治智慧。當時,除了毛和蔣,無論大陸臺灣的將領,還是世界各國,幾乎沒有人看清雙方最高決策層炮擊金門真正的戰略意圖。中國歷史悠長,論起戰略權謀智慧,西方人只能當個小學生。當然,我們更應該欽佩,即便是你死我活的“敵人”,但同爲中國人、秉持民族大義、維護國家統一的觀念卻深入骨髓,在血液中潛伏、流淌,絕對不可以交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