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會說話是修養,管住嘴是教養

有一句說過:“我們這一生,只花了兩年就學會說話,卻要花上一輩子來學會閉嘴。”

確實如此。

會說話,是一種本事。但若是說話隨意、常常不注意分寸,只會適得其反、弄巧成拙。

老話也常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管不住嘴的人,往往容易惹人討厭、樹敵招禍。

朋友夏夏,就有這麼一個壞毛病。

她總愛在別人說話的時候,忍不住插上幾句話,分享自己的看法。

有一次,一個剛從國外旅行回來的好友組織了一場小飯局,說是給我們每人都捎了份手信。

當好友興致勃勃地分享着旅行中的趣事時,夏夏好幾次打斷了她的話,說出自己的想法。

一開始,好友出於禮貌,並沒有阻止夏夏這樣做。

然而,夏夏卻越說越激動,後來更是把話語權奪了過來。

她說:“哎呀,你說的這些我也知道,但你說得不夠具體!你們聽我說......”

這下子,夏夏的打岔,不僅完全沒顧及好友的感受,讓對方難堪;

還把現場氣氛,弄得十分尷尬。

飯局結束後,好友沉着臉低聲跟我說了一句:

“我以後再也不想找夏夏一起聚會了。這場飯局實在讓我很不舒服。”

最好的教養,莫過於懂得尊重別人

英國詩人本瓊森講過:

“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只要你說話,我就能瞭解你。”

會說話,能顯示一個人的修養;而管住嘴,卻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

正所謂,雄辯是銀,傾聽是金。

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關係,莫過於相處舒服。

而相處舒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隨意打斷別人說話,讓人難堪。

懂得在適當時候,管住自己的嘴的人,往往更受人尊重和歡迎。

2

不隨意打斷別人說話,這是禮貌

歌德曾言:“對別人述說自己,這是一種天性;認真對待別人向你敘說他自己的事,這是一種教養。”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擁有話語權,被別人所重視。

但卻有時候,會在無意中做着不經意間傷害別人的事情。比如,隨意打斷別人說話。

殊不知,真正有修養、值得被尊重的人,從不隨意打斷別人說話;

而是在別人說話的時候,保持耐心,認真傾聽,等別人先把話說完。

因爲他們知道:

不打斷別人說話,這是人與人相處之間,最基本的禮貌。

《禮記·曲禮上》中,寫過這麼一句話:

“侍坐於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

意思是說,侍奉先生,如果先生問話,一定要等先生問完,才能去回答。

與人相處交流,要懂得尊重對方,不要隨意打斷對方的話;

傾聽別人的話後,應當認真思索,仔細斟酌,再去分享自己的看法。

這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最好的教養,莫過於懂得尊重別人

還記得有一集《奇葩大會》,邀請了海選被淘汰的選手冉高鳴,重新回到舞臺參與辯論。

可能是許久沒有面對鏡頭,冉高鳴顯得很是緊張,在整個辯論過程中也變得慌亂不堪。

這時候,高曉松突然氣沖沖地打斷了他的辯論,斥責他到底怎麼了。

這樣突如其來的質問,讓冉高鳴陷入了十分難堪的場面中。

他沉默了一陣子,才接着把話說完。

等冉高鳴發表完自己的辯論後,主持人何炅纔拿起話筒對他說了一句:

“我對你有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因爲我來這裏之前,也是緊張到不行。”

何炅的行爲,不僅顧及了冉高鳴的感受,還顯示出他對冉高鳴的尊重;

他將心比心的回答,也讓冉高鳴緊繃着的情緒放鬆了下來。

有句古語說得好:“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恰當的說話,是智慧;恰當的沉默,也是智慧。

不隨意打斷別人說話,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是一種深入骨髓的善念,更是一種推己及人的尊重。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就是學會不隨意打斷別人說話。

3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尊重別人

曾經在商場裏看到這樣的一幕。

有一位西裝革履的男人,氣呼呼地在一家服裝店裏,與店員發生口角。

原來,那個男人早前在這家店裏買了一套西裝。

不料,買回家後他卻發現,這件衣服的布料會掉色,並把他裏面的白襯衫都染黑了。

於是他來到店裏,找到當時接待他的店員說明情況。

卻沒想到,店員總是打斷他的話,並諷刺地說道:

“黑色的衣服一開始都會掉色的,這種價位的衣服都是這樣的。”

聽到這樣的話,他氣憤地想要投訴這個店員。

這時候,店鋪的經理趕了過來,詢問到底怎麼回事。

在這個過程中,經理不但沒有打斷過他的話,而是微笑着耐心等他把話說完。

當他把情況說明白後,經理先是鞠了一個躬,說:

“聽完您說的話後,我真的深感抱歉,我們的產品給您造成了困擾,是我們做得不好。

如果您的衣服存在掉色的情況,你可以這麼做,就可以避免了。”

看到經理如此誠懇的態度,本來很生氣的他,一下子氣全消了。

蔡康永說:“我不在乎說話之術,而在意說話之道。我的說話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

一個人的人格魅力,並不在於他的口才有多好,說話技巧有多嫺熟;

而是擁有一顆懂得換位思考、設身處地替別人着想的心,知道什麼時候該說話,什麼時候該沉默。

最好的教養,莫過於懂得尊重別人

有一句話很經典:

“大多數時候,標榜自己說話直率的人,只是不願花心思去思考對方的感受而已。”

很多時候,我們總會以爲說話直率,是一種真性情。

於是毫無顧忌地喜歡打斷別人說話,提出自己的想法。

卻不知,圖一時嘴快,也會傷人於無形,讓別人難堪。

白居易說,待人接物,無非就是“以心度心,以身觀身”。

的確如此。

層次越高,越懂得尊重別人。

一個層次高、有教養的人,都懂得爲別人着想,說話之前都會首先考慮別人的感受;

絕不讓自己的嘴巴成爲傷人的武器,把別人陷於尷尬的境地之中!

與人交往,最好的教養,莫過於懂得尊重別人,不隨意打斷別人說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