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畫法幾何智能魚缸兩棲版人性化的地方就在這裏了,它一步到位地把這些配件都配齊了,包括了自動餵食器,而且都是量身打造,無需擔心用不了,而且它還連鑷子、換水軟管、活性炭過濾板、石英消化細菌屋濾材、餵食器的魚食和種花草的陶粒土等都準備好了。畫法幾何智能魚缸兩棲版配備的加熱棒採用的是NTC溫度傳感器,可以在18°到32°之間進行加溫,對溫度的掌握控制較爲準確,水溫低於設定值時會自動加熱,達到設定值則停止加熱,不會發生可怕的“煮魚”現象。

不知不覺已經人到中年,來自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壓力常常讓我喘不過氣來。這些年我一直都在琢磨如何舒緩壓力,放鬆自己。以前左右不過是聽聽音樂、看場電影、享受美食大餐,或者來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如今我打算開始種種花草、養養魚了。可能會有人笑話我提前過上老年人的生活了,我想只要日子能過得愜意,壓力能到釋放,何樂而不爲呢?想起TVB電視劇有句經典臺詞: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做了決定之後,那麼問題來了,買什麼魚缸好呢?各種標榜生態魚缸的比比皆是,可是在挑的時候還是猶豫不決。經過反覆的對比,最後選擇了畫法幾何智能魚缸兩棲版,雖然價格上有些小貴,但覺得還是它適合我,而原因只有兩個:第一,這款魚缸既能養魚又能種花草;第二,純碎我懶。

魚缸屬於易碎品,所以畫法幾何智能魚缸兩棲版的產品包裝做得比較到位,缸體和配件分成三個獨立的紙箱收納,然後再裝入一個大的牛皮紙箱,並使用大量泡沫海綿加固保護,避免彼此在運輸途中的磕碰,總之一個字——穩。

和多數人一樣,我最初也以爲養魚就是買個魚缸這麼簡單,但事實並非如此。如果不想“三天一換水,七天一換魚”,那麼一些周邊配件都是少不了的,比如必備的魚燈、過濾器、增氧泵、加熱棒。但這些配件要如何買?也是一件麻煩的事,就怕買了之後和魚缸不搭。

畫法幾何智能魚缸兩棲版人性化的地方就在這裏了,它一步到位地把這些配件都配齊了,包括了自動餵食器,而且都是量身打造,無需擔心用不了,而且它還連鑷子、換水軟管、活性炭過濾板、石英消化細菌屋濾材、餵食器的魚食和種花草的陶粒土等都準備好了。購買這些周邊配件也是需要花上好幾百,如此想來也就不覺得畫法幾何智能魚缸兩棲版貴了。

先從畫法幾何智能魚缸兩棲版的魚缸主體說起吧,它採用的是透明度非常高的超白高清玻璃,這種材質的玻璃具備了耐磨、耐酸、耐鹼和抗壓力的優點,價位也都比鋼化玻璃來得高一些,更具有檔次感。如果連同蓋板算進去,魚缸整體的尺寸爲384 x 370 x 306mm,不大不小的,擺放在桌面上、電視櫃、茶几上都沒有太大問題。

魚缸採用了白色ABS材質的底座,底座的背面設有多個防滑硅膠墊,確保魚缸放置時更加穩妥些。一般情況下,魚缸擺好之後是比較少會去移動,若是要搬動它也不難,因爲底座採用了懸浮式設計,抱住魚缸時手掌正好握在底座兩端懸空的位置。

模塊化設計是畫法幾何智能魚缸兩棲版的主要亮點,何爲模塊化?聽起來有點玄,但其實很容易理解,就是將過濾器、加熱棒和餵食器設計成獨立的模塊,然後嵌入魚缸蓋板預留的安裝槽位。萬一以後哪個模塊出現了故障或者廠家推出新的模塊,只要維修或更換相應的模塊即可。

每個功能模塊都設有金屬電源觸點,而魚缸蓋板預留的安裝槽位也有對應的金屬電源觸點,模塊嵌入之後,觸點一接觸即可通電,這可比拔插電源接頭要安全省事多了,更重要的一點是不用去考慮電線要如何整理,魚缸旁邊也不需要擺放排插,因爲這些模塊設備有統一的供電系統。魚缸外觀整潔了,擺放起來纔會讓人看了賞心悅目。

畫法幾何智能魚缸兩棲版的電源插孔設計在魚缸蓋板側面,它採用12V-24V直流電設計,電壓、電流、加熱都得到全方位的安全保護,使用起來也比較放心。值得一提的是它還增加斷電記憶功能,斷電重啓後自動恢復到斷電前的狀態,無需擔心突然的停電。隨機配備高質量的電源適配器,保證了智能模塊供電系統的穩定運轉。如果電源插頭可以設計成L型就更好了。

畫法幾何智能魚缸兩棲版的外觀非常簡約美觀,只有魚缸蓋板上的一個電源開關觸控鍵。單擊該鍵可用來打開/關閉魚燈、切換魚燈顏色,雙擊則可以自動排水,簡化換水步驟。

魚燈集成在蓋板內部,共含有18顆LED芯片燈,支持1600萬全色域調光調色。通過單擊電源開關觸控鍵或者米家APP就能選擇燈光的顏色和燈效,而且還能設置魚燈的定時開關。有點小遺憾的是,可能出於密封防水的考慮,所以魚燈沒有模塊化設計。

魚兒對水溫是非常敏感的,而且不同品種的魚兒適應的溫度範圍也不相同,所以加熱棒是否能準確控制水溫是至關重要的。畫法幾何智能魚缸兩棲版配備的加熱棒採用的是NTC溫度傳感器,可以在18°到32°之間進行加溫,對溫度的掌握控制較爲準確,水溫低於設定值時會自動加熱,達到設定值則停止加熱,不會發生可怕的“煮魚”現象。加熱棒還帶有LED屏顯,就算沒加熱,也能實時監測水溫。

水爲什麼會變渾濁、水質爲何會變差?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過濾系統不好。畫法幾何智能魚缸兩棲版的的過濾器採用多重過濾倉結構,經過活性炭過濾板、石英消化細菌屋濾材的層層淨化,可以讓水質長時間的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

如果看不出水質好壞也不怕,因爲過濾器還集成了TSD水質監測功能,它能對水質進行實時監測,通過米家APP就能查看當前水質的TDS值,及時地瞭解水質的軟硬情況,這樣就可以知道是否該換水了。

除了TSD水質監測功能外,過濾器還能增氧,並支持手動調節水泵或者通過米家APP來調節水流量。過濾器頂部的小孔是用來排水的,連接小軟管則可以形成一個水循環系統,爲生態花盆的植物提供水分。

像我這種既懶又健忘的人來說,自動餵食器的存在太有必要了,它每次約投下0.3克魚食,通過米家APP可以設置自動餵食的時間和次數,所以就算長時間不在家,魚兒也不會捱餓了。此外,蓋板也保留了手動投食口。

這款魚缸之所以成爲兩棲版,是因爲它既能養魚,又能種花草。緊挨着蓋板的是生態花盆,如果種的是多肉植物,那麼就不需要軟管輸送水分了;而我這次種的是網紋草(因爲我是個多肉殺手),它是喜高溫多溼和半陰環境的植物,所以軟管就派上用場了。

因爲是模塊式設計,動作快的話,三兩分鐘就能搞定畫法幾何智能魚缸兩棲版,只要將模塊對號入座即可,生態花盆也可以種好花草後再放上去。因爲我這次要養的是冷水魚臺灣蝴蝶鯉,這種魚特別活潑好動,所以我選擇空缸,即缸內沒有造景。原本是打算把魚缸擺放在陽臺的,後來考慮到南方的夏天簡直是酷暑難耐,所以最後還是把魚缸移到客廳,對臺灣蝴蝶鯉和網紋草都好。

都說養魚先養水,在魚兒入缸之前,我已經養水差不多一週的時間,也往過濾槽添加了一點硝化菌。雖然一開機之後,過濾水有把陶土粒一些粉末給衝下來,不過僅僅一個晚上,就被女王大帆清道夫給解決了。我也建議廠家以後能在生態花盆的出水口加上一層過濾紗布。

臺灣蝴蝶鯉是我一見鍾情的品種,雪白的魚鰭在遊動時盡顯飄逸之美,觀賞性極高。畫法幾何智能魚缸兩棲版的水容量約30L,加上這種魚只能稀養,所以只買了5條(每條約15公分的長身純血臺灣蝴蝶鯉,價格還挺便宜的,大家喜歡買?)過後想了想,其實3條更合理些,因爲這魚還會繼續長,真希望畫法幾何能早日推出大魚缸、底濾缸。

從入缸的情況來看,魚兒遊得挺歡的,在各色魚燈的照明下,更是顯得仙氣十足,而超白高清玻璃,也讓我得到更加清晰的視覺享受。

作爲一款智能魚缸,支持手機APP遠程操控是必須的,使用熟悉的米家APP就可以操控畫法幾何智能魚缸兩棲版了。相關設置界面佈局簡單直觀,非常容易上手,主要用來設置燈光、調節水泵流量、TDS水質監測、查看水溫和遠程餵食這幾個部分。燈光除了基礎的日光照明外,還有彩光和流光兩種模式,通過調色板可以準確地選擇燈光顏色。

水泵開關是肯定要打開的,因爲它的作用就是增氧,不過增氧也不是越多越好,只要觀察氣泡不會附和在魚身上就行。什麼時候魚缸該換水了,該調軟或者調硬,看看TDS水質監測就知道了,目前看來我這水偏軟,打算加點珊瑚砂了。查看水溫,及時把水溫調整到魚兒最適宜的水溫範圍是很重要的事。

自動餵食,懶人必備,只不過有點小遺憾的是,APP只能支持一天自動餵食一次,如果想上午喂一次,下午喂一次就只能其中一次是手動操作了。每次自動餵食投放的數量可以根據份數來控制。在更多設置菜單裏面,最重要的就是燈光定時設置了,不過和自動餵食一樣,時間的控制只能每天一次,所以我就選擇晚上6點到11點自動打開魚燈,白天就不開燈了。

臺灣蝴蝶鯉在水中暢遊,網紋草給室內空間增添幾分生機,有時候我就像孩子一樣坐在沙發旁看上一會,放空心情、舒緩壓力,這就是它們給我的生活帶來的樂趣與安逸。我是個養魚小白,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打理魚缸,所以我才選擇了化繁爲簡,簡中又帶着科技魅力的是畫法幾何智能魚缸兩棲版。我的這種有魚有草的減壓法,你是否也心動了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