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過,根據兩夫妻的實際,適當的示弱、求助,自己做起來有點難度的事,向親愛的人提出幫助請求,不但無傷大雅,而且會成爲愛的助燃劑,結局真是雙贏啊。03-“全能妻子”的悲哀看得見汪小菲說:“她老公願意給她剝蝦怎麼了。

01-大S的“剝蝦論”和“作女”有本質不同

大S在參加真人秀《幸福三重奏》的綜藝節目時,說自己不喫蝦,是因爲剝蝦很麻煩,她媽媽說:喫蝦一定是要男人剝的。

那好吧,那就有鋼鐵直男的老公汪小菲,心有所悟,上手服務。

你說矯情?作?

那是你的夫妻觀,不是他倆的。他倆就是這樣,一個嗲嗲的,一個就願意維護這份嗲。

這樣的互動,就是婚姻中的光!

在滾滾紅塵之中,爲自己的現實婚姻,打上了一層可愛柔光。讓婚姻更多溫情,讓婚姻中的兩個人,內心更多柔軟。

這是“寵妻狂魔”汪小菲對此事的回覆,態度非常明朗,那就是:老子願意,老婆值得!

忍不住給汪小菲點個贊。

就是啊,剝個蝦而已,對於男人來說,這真是一個沒有什麼困難指數的小項目。

並且,大S對是否有人幫忙剝蝦也很佛系,你幫我剝我當然很開心啦,你不剝也不會纏着你必須去剝,或者因爲你沒剝蝦就生氣、亂髮脾氣。

她怎麼可能會那麼“小氣”呢,頂多也就是不喫而已呀。

這和日常一哭二鬧、不依不饒、考驗疊出的作女,差距還真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你看節目現場,不但汪小菲開始積極爲老婆剝蝦,陳建斌、江宏傑也被“感染”,組成“剝蝦男團”,嚴肅認真、無比虔誠地爲老婆剝蝦。(此處有掌聲、笑聲……真是笑死了!)

02-愛就需要更加聰明的表達

愛,需要機會來表達,更需要聰明地表達。

一個智慧女人,就是要善於製造這樣的機會,引導丈夫稍加努力,就能表達對妻子的愛意。

你爲什麼會覺得這是在難爲丈夫呢?怎麼看,這明明都是女人通過伸手求助,遞給愛人的橄欖枝,是愛的梯子嘛。

婚姻當然需要兩個同心協力,共同經營!完全的依賴,像一根不能獨立生活的藤蔓,死死纏繞着對方,結局必定會造成一方極度疲憊和愛無力。

不過,根據兩夫妻的實際,適當的示弱、求助,自己做起來有點難度的事,向親愛的人提出幫助請求,不但無傷大雅,而且會成爲愛的助燃劑,結局真是雙贏啊。

什麼開瓶蓋啊,拎重物啊,家裏各種維修啊……

男方寵妻沒壓力,甚至興致滿滿,女方則盡享關愛的甜蜜。

一點點撒嬌,換來美滋滋的心滿意足,多好。

我覺得,夫妻生活中,不應該只是老夫老妻那樣的平淡,也不只是孩子、老人、房子、車子、票子,這些務實的家務事。兩個人,還要有一點情感交流這樣務虛的環節。

情感交流,不只是停留在口頭表達:我愛你,你辛苦啦。

還要有行動,有執行力。事情未必多難做,卻一定有愛。

比如,我們家,我經常頭疼,也不肯認真喫藥,老公就每次都特別認真地爲我衝藥。兩個杯子,一個衝藥,配精緻小勺攪拌;一個倒白開水,晾在旁邊。

他幹起這件事來,超級有儀式感,看我齜牙咧嘴把藥喝下去,更是特別有成就感。彷彿已經親手把健康安寧,通過藥和水,傳遞給了我。

這樣輕鬆愉悅的氛圍下,這樣的互動,流動起來的都是愛。真的,我覺得他衝的藥大概更有效力,病痛也似乎迅速減輕了很多。

是的,牽手是愛,親吻是愛,互相尊重互相幫扶是愛,大難臨頭不離不棄是愛。

像大S這樣適當“求寵”,像汪小菲這樣及時回應,也是愛。

所以,姑娘,請大膽伸出求助的手。03-“全能妻子”的悲哀看得見汪小菲說:“她老公願意給她剝蝦怎麼了……連讓老公剝個蝦皮都不敢奢望,那我勸你好好審視一下自己的婚姻。”

太扎心了。

其實,他說的不特指剝蝦這件事,而是來自丈夫這樣的舉手之勞。

說實話,需要對標反思的婚姻比比皆是。

人是有惰性的,你想享受他的關愛,就一定要捨得放手,要拒絕做“全能型”妻子。

他幹活慢,不利索,你嫌煩,搶過去自己來?

他外邊忙,回家累癱,你心疼,所有的家務你全包?

他大男子主義,屢教不改,你也懶得再吵,自己幹了更安靜省心?

或者,也一定會有女漢子說:老孃願意啊!我就願意這麼寵着他!

姑娘,男人這種物種,真的禁不起這麼寵啊!

他沒有參與,就不懂得憐惜和感恩。畢竟,自己帶過的孩子才親,自己寵過的老婆才更動人動心。

如果,你超級能打,他就也樂得省心省力,一旦你哪裏做不到位,他還會跑過來譴責你:怎麼能這麼偷懶了呢?以前不是做的挺好的嗎?

多少黃臉婆,都曾經是一枚愛意滿滿的女漢子。

我認識一位大姐,因爲心疼老公忙累,懷孕生孩子全部在自己媽家度過,孩子出生後也由姥姥姥爺來帶。結果,男人開始在外邊打麻將徹夜不歸,後來自然就出軌了,然後毫不留戀地離婚,兒子都沒要。

所以,適當地放手,分一些家庭瑣事的擔子給他,不好嗎?及時伸手向他求助,給他一些展示男人風度和關愛的機會,不好嗎?開開心心地享受妻子的待遇,輕輕柔柔的感謝,不好嗎?讓他偶爾也看看你的臉色,反思自己,不好嗎?

這樣,女人必定還少了怨氣,不會抱怨,只有溫婉可人的笑臉。

天下太平。

所以,女生,請學會適度放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