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鎮(1900年-1950年),字申甫,號真夫,中國湖南常德人,1941年起任國民黨的中將憲兵司令。後來還當選爲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和三青團中央監察委員。兼任過南京衛戍司令。194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前夕,他率憲兵隨國民黨政府由南京撤至黔陽、廣州,又撤至重慶,後與空軍司令周至柔同機飛往海南島,旋即轉往臺灣。1950年2月在臺北病逝,終年51歲,被追贈國民革命軍二級上將。

抗戰勝利以後,毛澤東飛赴重慶談判。國民黨的一些將領紛紛向蔣介石表忠心,願以自己的人頭換毛澤東的人頭。中統特務等各方勢力都要爭此頭功,一時間毛澤東的生命懸於一線。10月8日,也就是國共簽訂《雙十協定》前兩天,八路軍幹部李少石在重慶被槍殺。毛澤東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嚴峻了!爲了保護毛澤東的安全,周恩來利用中國人普遍的講舊情和講老鄉之情的心理,找到了國民黨憲兵司令張鎮。

毛澤東離開重慶前和張鎮握手

張鎮立即表示:"請周主任放心,晚會結束後,我陪毛先生乘坐我的車,不論哪方特務,恐怕都還沒膽向憲兵司令的汽車開槍。"張鎮當晚陪同毛澤東回到駐地。第二天,張鎮又進一步加強了警衛工作,凡毛澤東的任何活動都由張鎮親自佈置警戒,而且安排自己的心腹、憲兵九團團長蔡隆仁(與他私人關係密切的常德老鄉)具體負責對毛澤東進行特別保衛。 蔡隆仁親自查崗查哨,步步警戒。10月10日下午,國共和談協定在梅園簽字,張鎮得知毛澤東第二天要飛回延安,便趕緊佈置警戒,並親自護送毛澤東去機場。曾家巖紀念館還陳列着在機場毛澤東與他握手的照片。可以說毛澤東能從重慶談判中全身而退,張鎮是有一定功勞的。因此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曾多次提到張鎮在重慶談判時立了一大功,他經常拿這件事提醒做對臺工作的同志:"張鎮的職務是憲兵司令,按我們的政策,是格殺勿論的特務,是沒有好果子喫的。只有做對臺工作熟悉歷史情況的同志記住老朋友,纔可能處理合適得體,對得住老朋友,堅持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張鎮


(責任編輯:費琪 CN001)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