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79年,西晋大军伐吴,大军势如破竹,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就占领东吴建业,东吴灭亡,至此中国又回归统一,距离董卓乱政,军阀割据,已经过去了100多年。天下久经战乱,现在大一统应该是休养生息壮大国力的时候,然后短暂的统一只是昙花一现,接下来却是中华民族一场延续几百年的噩梦,五胡乱华的时代。

西晋王朝细数也不过四个皇帝,除了开国皇帝司马炎,其他的三个皇帝都是未成年,只不过是傀儡皇帝。可以说西晋王朝是个短命而悲催王朝

晋武帝 司马炎 (236-290)

晋惠帝 司马衷 (290-306)

晋怀帝 司马炽 (307-313)

晋愍帝 司马邺 (313-317)

当初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在魏国权倾朝野,后来由于中风突发而死,司马昭篡魏之心早有了。当时就有一句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死后他的儿子司马炎就做了晋王,司马炎不像曹操 司马昭那样委婉,学习曹丕好榜样,刚接班不久就夺了曹魏的江山,做了皇帝的宝座。

和历来开国皇帝一样,开国皇帝都要手下防着大臣,那么按照我们的认知,亲人一般是值得信任的,于是司马炎就开始封王,司马炎的叔父司马干、司马伦、司马亮分别封为平原王、琅邪王、扶风王,弟司马攸封为齐王,其他同姓亲戚封王的也很多。后来要数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最为有名。这八个人为了争权互相死磕,最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更致命的是胡人趁机南下整个北方沦为胡人践踏驰骋的靶场。晋朝从此失去了北方大半壁江山。

司马炎为什么要封这么多王?

晋朝是司马炎篡位夺得的江山,所以他自己也怕被外姓篡权。他认为对外人不能信任,只有依靠自己的宗族,这可能是历代开国皇帝都会做的事情,让自己的宗族亲人保卫皇帝是再好不过的了(因为皇帝要是被外姓夺了宝座,这些宗亲也难逃诛连)。但和刘邦 朱元璋一样他们封王给后来自己的接班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西汉汉景帝还算幸运虽然冒了很大风险最后还是平定了七国之乱。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被他叔叔给夺了皇位,最后生死还不明了。司马炎封的这些王各自为政,互不统领所以在政见不合的时候谁也不服谁,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战争了。所以西晋灭亡的直接原因可以说是司马炎封王过多导致的。

西晋奢侈之风 政府不如门阀

门阀士族形成于什么时候,这个小编没有考证,但是在东汉时期,各个地方就有很多不服从政府管理的大门阀,大土豪。,西晋建立不久皇室逐步奢侈腐朽。受此风气世家大族也奢侈成风。其中以大族王恺、石崇相互斗富最为出名。天下刚统一不久,百废待兴,而整个社会风气却是纸醉金迷。晋朝的国力在逐渐衰退,在外族的打击下,一蹶不振,没有强大的国力不能再组织有效的反击。最终只得选择南渡偏安一隅。

司马睿南渡建立的东晋王朝这时候已经是傀儡王朝了,整个朝政被门阀把持,名存实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