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末承包我笑点的是一个视频。

  

  视频里面的“数学班长”明明已经害怕到抹眼泪了,却还不断给自己打气:我是男子汉,我一定要勇敢。

  看着孩子“用最怂的的表情说最硬的话”,对不起,我实在忍不住笑了。

  但笑归笑,这个“小班长”的行为却突然让我意识到“什么是勇敢”,他可能还是很害怕,也一直有退缩,但是他没有逃避,想出了所有能想到的鼓励自己的方法,一步一步努力,尝试去克服,这不就是我们所有人面对困难时候内心纠结的真实写照吗?

  

  很多时候家长会认为,打针不哭才是勇敢,摔倒自己爬起来才是勇敢、面对滑梯或者没有尝试过的运动敢于去做才是勇敢。当然,这些是,但不是全部。

  打针会疼就是想哭,面对未知不知道会怎样就是害怕,这些我们仔细想一想好像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要光看孩子表现的结果,就判断这个孩子是否勇敢,而是要观察他们的内心,他们为什么害怕?面对害怕他们想要怎么做? 如果能像视频里的“小班长”一样为在真的害怕的时候没有退缩,而是为自己加油打气,那我觉得这个孩子的表现就是真正的勇敢。勇敢并不意味着孩子什么都不害怕,而是在面临恐惧时,有战胜恐惧的勇气和为此付出的努力和行动。

  后台经常有很多留言担心自己的孩子不够勇敢,也不知道怎么才能锻炼和培养孩子的勇敢,我觉得在想要帮助孩子建立勇敢和信心之前,最重要的是我们首先要承认孩子的感受。

  

  孩子与生俱来的性格不同,有的的确天生大胆、更愿意挑战和冒险,有的则比较谨慎小心,遇到困难表现的更犹豫。家长不能因为自己的经验判断这个事情不值得害怕,便断定孩子也不应该害怕。在大人看来,关灯睡觉、打针吃药这些事情并没有危险,所以很容易对孩子脱口而出:“这有什么好怕的?你要学会勇敢”。

  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会让孩子变的勇敢,甚至会适得其反。

  

  

  六六快两岁刚接触迪士尼的时候很喜欢米老鼠,每次看米老鼠动画片都非常开心,但是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真的”米老鼠时,她却吓哭了。那是一个商场搞活动,大人穿上米老鼠的衣服招揽顾客,小朋友可以和米老鼠合影。轮到六六时她却怯生生的躲在我身后不愿过去。

  当时很多人在我们后面排队,我一着急就大声跟她说:“这不是米老鼠吗?你不是最喜欢米老鼠吗?你怕什么啊?”听我这么一说,六六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我这才意识到,或许她真的有自己害怕的地方。

  不再强迫她合影,蹲下身和她平视,我才发现,从她的角度抬头看米老鼠,米老鼠非常高大,米老鼠伸过脑袋打招呼时,她看到的是巨大的眼睛和嘴巴,说实话,那种逼真的压迫感是挺吓人的,难怪六六会害怕。

  要做到和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换位思考并不容易。承认孩子的感受是帮他们建立信心的基础,只有承认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为什么感到恐惧,才能逐渐在引导,会面对恐惧,战胜恐惧。

  

  所以,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对勇敢的定义也不一样,家长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来尝试帮助孩子建立勇气和信心。

  1

  尽可能详细的给孩子提供信息

  

  人类的恐惧源于未知,成年人不害怕是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未知”是什么,但孩子不知道

  他不知道“为什么要打针?会打多久?会有什么后果?他也不知道去了幼儿园还能不能回来,多久才能回来?”所以,家长尽可能详细的给孩子提供信息,耐心解释事物原理和事情的后果,就能帮助孩子做到心中有底,减轻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感。如果我们不分情况统统用一句“别害怕,要勇敢”去鼓励孩子,是无法让孩子释怀的。

  六六初见米老鼠那次,我后来也是向她解释,米老鼠是叔叔扮演的,叔叔个子高米老鼠也就长高了,但他依然是六六的好朋友,不会伤害你。我发现和六六解释一番后,虽然她还是有点怯怯的,但敢于从我身后走到前面,远远的看着米老鼠。一次或者几次之后,我想她就会克服对大型人偶玩具的恐惧,因为经过了解和体验,她能确定这些是安全的。

  2

  向孩子传递“我相信你能行”的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Eileen Kennedy-Moore曾介绍过一个有趣的现象——孩子第一次看到狗的时候,第一反应竟然是去看爸爸妈妈的态度,希望从父母那里得知眼前这个动物是不是有危险。如果父母表现出放松的态度,孩子就更愿意尝试接近狗。——所以,当孩子处于陌生的情境中、或者不确定自己是否应该害怕的时候,往往会从成年人的态度和表情中搜索信息,然后采取相应反应,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社会性参照”(social referencing)。

  家长是否给孩子战胜恐惧、勇敢出击的信心,直接影响孩子的表现。在上周和那位体育专家的聊天中,他提到过孩子在进行滑板车或者滑梯等运动中,第一次一定是有一些恐惧的,但他们内心会经历从滑下去的未知恐惧,到中间的紧张,到最后落地确认安全时的满足感。给孩子信心,并非我们一次次的说“你一定行”,也许我们说很多次“你要勇敢、你要坚持”,孩子并不会特别理解。但这种短时间内从恐惧到确定的体验,可以帮助建立孩子面对未知的一种信心和安全感。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前一点走进孩子的内心,结合孩子自身情况和周围环境做出预判,如果环境是安全的,且孩子是有能力克服恐惧,就“狠心”把孩子留在当下,信心十足的告诉他们:“这个事情你可以去尝试一下,我相信你能做到。”

  当我们展现出对孩子的信心时,孩子会感受和接受这份信心,表现出更加勇敢的一面。家长表现出“孩子不行”,孩子就会真的认为“自己不行”。实际上,孩子自身的潜能比我们认为的大多了。

  3

  用孩子曾经的成功真诚的鼓励孩子

  

  孩子都希望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进步,适当的鼓励会激发斗志,让孩子更加勇敢。

  但是要注意方法。用客观事实鼓励孩子,用细节打动孩子,胜过一百句空洞的“你真棒”。六六刚学骑平衡车的时候摔了一下,很沮丧,碰都不愿意碰平衡车。

  我耐心的对她说:“妈妈记得你一岁多就开始学滑板车了,摔倒了好多次但你坚持学,一开始晃悠悠的滑一小步,后来一只脚一蹬哧溜滑老远了,是咱们小区年纪最小滑的最好的孩子呢。你看,滑板车也挺难的你都能搞定它,现在骑平衡车,妈妈相信你也能骑好!”

  我说这些话的时候六六眼睛骨碌碌的转,我猜她在回忆自己小时候学滑板车的场景,最后她对我说:“小宝宝都会滑(滑板车),现在我肯定能学会骑(平衡)车!”

  我们希望孩子勇敢,首先要让他知道什么是勇敢,曾经的哪些行为是勇敢,当他在回忆这件事或者这个感受的时候,就会有力量帮助他克服恐惧。这个感受与只听到一句“你能行”是差很多的。现在也有很多声音说太多鼓励教育会导致孩子受不了挫折,其实区别就在于这个鼓励和认可是真诚的认可,还是为了鼓励而说的客套话。

  说了这么多帮助孩子建立勇敢的方法,但罗罗最想强调的一点,就是我们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哭或者逃避就轻易给孩子下“这个孩子不勇敢”的判定。即使他现在真的胆小、害怕,也是非常正常且合理的事情,因为这是他们内心最直接的反应,而家长能做的是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感受,然后因地制宜的适当引导孩子,让他们鼓起想要去克服恐惧的勇气就已经非常成功了。至少这个“小班长”除了给我笑点之外,在我每次想起他的时候,也都能感受到勇敢的力量。

  参考资料:

  http://www.imom.com/10-ways-to-teach-your-children-to-be-brave/#.XANcp3t_KL0

  http://www.pbs.org/parents/expert-tips-advice/2016/03/becoming-brave-help-child-move-past-fear/

  END

  罗罗有话说:

  说起对勇敢的认识,其实我自己被迫走过弯路,为了成为大人眼中“勇敢”的孩子而迷失了自己。这也是后台很多读者让我写写如何培养孩子勇敢精神而我迟迟没有写的原因。

  我上幼儿园时有次摔伤,膝盖裂了一个大口子,当时我就吓哭了。军人出身的六姥爷却对我说:“这点伤都哭?一点都不勇敢!你想想过去打仗的解放军,肠子都流出来了塞回肚子里继续打仗!”六姥爷的话让我又羞愧又迷茫又害怕,羞愧的是自己不如解放军叔叔,迷茫的是真的很疼怎么能忍住不哭呢?害怕的是关于肠子塞回肚子里的描述。从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受伤或者生病都不敢痛快的表达情绪,咬着牙默默承受,别人问我我就说没事,生怕自己流泪喊疼被贴上“不勇敢”的标签。

  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尤其是六六来到我身边后,我开始思考勇敢究竟是什么?我希望六六具备的勇敢精神是怎样的?那天无意中我看到这个视频里的小男孩笑出来的那一刻,突然意识到其实勇敢很简单,是我们成年人赋予了太多和太重的含义。勇敢就是一种潜意识的状态,是你觉得在面对一个困难、挑战或者害怕的事情时,潜意识里想要战胜它的勇气。并不是只有舍生取义、见义勇为才是勇敢,一个害羞的小朋友鼓起勇气走到台前表演,对他来说就是非常勇敢的事情。

  前几天在微博分享的六六弹尤克里里的视频,因为是新开的谱她不熟悉谈不好就又是打滚儿又是抱怨,但情绪发泄完,她还是能听从我的建议,抱起琴继续练习,我允许她在困难面前踌躇、害怕,但只要不停下脚步,一直在努力前进,在我心里,她就是勇敢的孩子。

  延展阅读

  点击《当我拿到期中考试卷子,看到8+4=4......》

  点击《90%孩子都会报的这个课外班,当心跟风不对坑了娃》

  点击《看了那么多教育干货却依然教不好孩子,这部纪录片给出了答案》

  点击《这孩子咋这么内向?其实ta只是慢热了一点》

  回复关键词查看REPLY

  回复 “ 视力 ”可同时查看:

  0-6岁预防近视关键期,这些误区,95%的家长都做错了!

  为什么摄入过量糖分会影响视力?

  回复 “ 培训班 ”可同时查看:

  孩子什么年龄上什么培训班,这份汇总值得你看看

  观察|美国中产家庭如何给孩子选择培训班

  回复 “ 绘本 ”可同时查看:

  66本不可错过的幼儿绘本推荐

  家长必读 | 养成读书好习惯,什么时候都不晚(附实用具体的引导办法!)

  泪奔 | 最火绘本!看完再也不想做“恶”妈妈!

  每日绘本|多多什么都爱吃

  绘本 | “我不要睡觉!!”你家娃娃这样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