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南寧舉辦的第十五屆東盟博覽會。那東盟是怎樣由來的呢?下面將爲您進行簡單介紹。

東盟的全稱是:東南亞國家聯盟

東盟的前身是由馬拉西亞、菲律賓、泰國這3國於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東南亞聯盟。

1967年8月8日,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5國在曼谷舉行會議,發表了《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東盟成立。

地區性國家聯盟的建立

東盟的建立反映了東南亞國家加強地區性合作的願望,是當時這一地區形勢發展的產物。

東盟各個成員國國家在地理上接近,在歷史上也有相似的經歷。

二戰後世界區域性經濟集團的出現,以歐洲經濟共同體爲代表,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使他們認識到加強地區合作的必要。這些國家歷史造成的貧弱地位,單靠一國力量難於阻擋外來侵略勢力。爲了維護國家主體和領土完整,各國意識到必須成立區域性組織,以共同的立場和語言說話,謀求自身的安全和地區的穩定。

東盟成員國

20世紀80年代後,文萊(1984年)、越南(1995年)、老撾(1997年)、緬甸(1997年)和柬埔寨(1999年)5國先後加入東盟,使這一組織涵蓋整個東南亞地區。

至此,東盟的成員國基本確定,分別是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泰國、新加坡、文萊、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同時還有候選國:東帝汶。觀察員國:巴布亞新幾內亞

此後,基本成型的東盟各國加強了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的合作,並採取了切實可行的經濟發展戰略,推動經濟迅速增長,逐步成爲一個有一定影響的區域性組織。

東盟制定了基本符合各國國情及切實可行的經濟發展戰略,經濟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處理內外關係方面堅持實行協商,對話的東盟方式和原則;在對外關係方面不依附大國,獨立自主,反對霸權主義,維護本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方針、受到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肯定與讚賞。

拓展閱讀:

《東盟憲章》確定的目標:

(一)維護和促進地區和平、安全和穩定,並進一步強化以和平爲導向的價值觀;

(二)通過加強政治、安全、經濟和社會文化合作,提升地區活力;

(三)維護東南亞的無核武器區地位,杜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四)確保東盟人民和成員國與世界和平相處,生活於公正、民主與和諧的環境中;

(五)建立一個穩定、繁榮、極具競爭力和一體化的共同市場和製造基地,實現貨物、服務、投資、人員資金自由流動;

(六)通過相互幫助與合作減輕貧困,縮小東盟內部發展鴻溝;

(七)在充分考慮東盟成員國權利與義務的同時,加強民主,促進良政與法律,促進和保護人權與基本自由;

(八)根據全面安全的原則,對各種形式的威脅、跨國犯罪和跨境挑戰作出有效反應;

(九)促進可持續發展,保護本地區環境、自然資源和文化遺產,確保人民高質量的生活;

(十)通過加強教育、終生學習以及科學技術領域的合作,開發人力資源,提高人民素質,強化東盟共同體意識;

(十一)爲東盟人民提供適當的就業機會、社會福利和公正待遇,提高其福利和生活水平;

(十二)加強合作,爲東盟人民營造一個安全、沒有毒品的環境;

(十三)建設一個以人爲本的東盟,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東盟一體化和共同體建設進程,並從中受益;

(十四)增強對本地區豐富文化和遺產的認識,促進東盟意識;

(十五)在一個開放、透明和包容的地區架構內,發展與域外夥伴的關係與合作,維護東盟的主導力量、中心地位和積極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