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在悠久的历史中出现很多君王,从夏朝开始,中国历史上的墓葬就开始初具规模,到商周时期已经有了活人殉葬的习俗,到秦景公时期,奴隶主社会才开始向封建社会转型。然而帝王墓葬这个习俗被保留下来,在中国帝王陵墓中嬴政的墓葬应该是最大最奢华的。


众所周知,帝王从登上皇位开始便修建属于自己的陵园,因此帝王的陵园往往是奢华以及机关重重。据悉嬴政的始皇陵墓是从自己担任秦王时期便开始建造,从十三岁开始到嬴政去世还没有建造成功,而始皇陵建造者也是唯一没有被殉葬的工匠,据史料记载始皇陵的建造者有李斯和章邯两人,前者是大秦丞相,后者是大秦继蒙恬之后的第一将军。两人之所以没有死并不是嬴政不想让他们死,而是嬴政死的时候皇陵尚未修建成功。


修缮皇陵的人从来都不少,而皇帝对待这些人的做法都是一个方法那就是杀无赦,修缮陵园的这些工匠在大功告成之日便是家破人亡之时,网络上搞笑段子“知道的太多,该死”也是从这演变而来的。

皇帝为了保住自己陵园的秘密,防止盗墓贼在自己死后,惊扰自己盗取宝物,通常都会查人灭口,一般的都是在工匠完成墓葬后,将洞口封死,让里面的工匠自生自灭,听天由命。


按照道理说,皇帝这样做那么为他修缮皇陵的人自然是很少了,即使有也是不愿意为他出力,毕竟谁会去送死呢、前面说到,历朝历代都不缺修缮皇陵的人,但即使到晚清时期,慈禧的皇陵都是经能工巧匠之手锻造。

相传孙殿英当年盗取慈禧陵墓时,曾经遇到过的问题便是墓室没有门,用炸药炸开也不行,后来还是懂行的人利用制造皇陵时的工匠逃生用的“拐钉钥匙”才进入墓室。


从皇帝的观点出发,似乎杀掉这些人才是最妥善的方法,一开始这样的确可以让皇帝高枕无忧,然而时间一长一些有本事且有心计的工匠就察觉到这个行业的“潜规则”,因此他们在修缮陵墓的时候,都会给自己留意到暗门,这就是上面说到的拐钉钥匙,如果不是懂行情的人看一般人绝对不会想到,有人感慨果然是个技术工,没两把刷子谁敢给你做事。

在墓穴被封死后,这些工匠便会利用这个暗门来逃出生天,原来是这样,这些工匠利用,暗门逃跑,真是你有过墙梯,我有张良计。


如果这些人活着,那么将来一定是一个隐患,摸金校尉这个名号,相信很多盗粉都知道!南派三叔可谓是极大可能的满足了盗粉的好奇心。其实南派三叔的盗墓小说并不是空穴来风,在书中出现的很多名称例如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海搬山等等名称都是真实存在,至于起源则要追溯到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曹操是北方最大的割据诸侯,虽然占据着北方的大部分土地可是,汉末之时先是黄巾起义,再是董卓祸乱,诸侯混战,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赋税都成问题更不要说军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曹操决定开设盗墓军队来供养军队,为了方便管理,曹操设立摸金校尉的官职来统一调度这支部队。


这支部队为曹操南征北战贡献不小,一座小小的梁王墓都让曹操军队富裕三年,可想而知盗墓的利润有多大,不过盗墓终究是“缺德”之事。因此除非那些走投无路的人才会铤而走险。

在利益的驱使下,盗墓团队是越来越大,不过这幕中的机关却让不少人戛然而止,这个时候拥有古墓的地图变得尤为重要 而很多锻造皇陵的后代会因为家道中落而与盗墓贼狼狈为奸利用所谓的“拐钉钥匙”带盗墓者进入主墓室窃取宝物。

或许锻造皇陵的人也没有想到自己用来逃跑的路线竟然让盗墓者有机可乘,这正是应了那句话“世界上本没有恶,只是人有了贪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