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故事,你有酒嗎?——《老炮兒》觀後隨記英特力微貸——內刊投稿

在京城四四方方的天裏,一天天都變得不一樣了。那些老胡同越來越窄,城市化建設就是要逐漸把這些過氣老化的東西取而代之,就像在這衚衕里長大的這一輩人,也隨着時代的洪流,淹沒在這新的浪潮中。

當主流掌控起來發聲權的時候,還有人願意去聆聽這些遲暮梟雄的故事嗎?溫一杯酒,兩碟小菜,如果你願意,那麼在這大雪紛飛的冬夜裏,小小的酒館裏,會有一個精彩的故事。

老北京是怎麼樣的?衚衕裏的四方大院,一口麻利的京片子,清晨衚衕口逗鳥的老頭,還是一種概念式的舊社會縮影?當一個由老北京串成的一部電影,把所有人印象中臉譜式的人物賦予了新鮮的生命,在這些臉譜後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就是一個社會。

這電影講的是情義、情懷,用兩種情貫穿全片。情懷也叫“仁義”,兩種情,一個是兄弟情,一個是親情。

老炮兒有一票兄弟,遍佈整個北京。有的兄弟,和他一起幹過架,流過血,也一起扶持着走下去,就是把命相托給對方的刎頸之交,如悶三兒;而大部分的,在經歷過一段中二期的青春之後,都慢慢被生活磨成了平庸的代名詞,混的好的當上了老闆,精於算計的商人不會有更多的感情羈絆,混的差的,困頓於柴米油鹽醬醋、妻兒病痛的枷鎖中,苟延殘喘。這是我們生活中從來不屑於與之爲伍,甚至是在年輕時暗自發誓,絕對不要成爲的那一類人。這部電影裏的中年人是社會的殘酷片段,看的人很無奈,也爲後面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老炮兒年輕時威懾整個北京城,從沒服過誰的軟,一個字,就是幹。爲此他進過號子,失去了妻子,也缺失了兒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一段,讓其心生怨懟。但是他從來沒有後悔過,這是他人生的信條,人的一生,能認準一個死理兒就終身貫徹的人真的不多,年輕人矯情點會把這個列爲夢想的一部分,而老炮兒覺得,這個就是咱小老百姓應該做的。

他平凡,你以爲他只是衚衕裏的一個小賣部遛鳥大爺,但是他不平凡,當所有人都在碌碌無爲中淪爲生活的階下囚的時候,他終其一生都未曾向現實妥協,他腰板挺的那麼直,就算頭髮花白,身體衰竭的時候,拼盡全力也不願認輸。就像他從來不肯承認自己是“大爺”,他體內的血還在沸騰,就算身體拖累着他漸漸走向衰老,而心臟永遠是用力的跳動着。正如影片里老炮兒追逐着在北京大馬路上出逃的鴕鳥一樣,他暢快的向鴕鳥喊着“跑啊!快跑啊!”那一刻,我想他的靈魂是自由的,已經逃離了身軀的桎梏,奔向應許之地。

當老的傳統與新時代碰撞在一起,是張曉波和張學軍,也是譚小飛和張學軍。這樣的矛盾讓影片很有意思。新時代的年輕人老是覺得老一輩的東西就是土,是過時的,他們遵從自己世界裏流行的那一套,心智尚未健全時總是熱血衝頭,覺得自己的一切都是對的。在我們這一輩的年輕人中,髒話隨口就來變得平常,落井下石變成好笑的段子,尊老愛幼將心比心更加是三好學生般被人嘲笑的存在。這些世界觀潛移默化中改變了我們,其實也是一種蹉跎青春後,對人生找的藉口。中二病沒錯,但是人要分是非對錯。老炮兒代表着老一輩的精神,他敢在別人看落井下石的時候教育別人,敢面對高管的貪污證據時果斷舉報。社會變了,人心冷了,在我們面對這些事情時,能夠做到視而不見,想着少一事是一事,別給自己添麻煩的時候,還是會有人這樣做。我們總是想起那個捉賊的保安被出獄後的賊報復,女兒被強姦毀容後走失至今未歸,兒子被惡意帶壞變成廢人,還有舉報猥褻女童的女人被出獄後的犯人分屍掩埋,10年後犯人逍遙法外,還有舉報地溝油的記者被捅死,公安機關至今未破案。這個社會做好事的成本太高,代價太大,面對壞事的時候,我們還能怎麼辦?有時候,正義的代價太大了,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是否是我們的冷漠造就了這一切,如果每個人都還懷有以拒絕不公,舉報壞人爲道德底線的話,這些好人不會這麼孤立無援,他們的下場不會如此冷人唏噓。

片子裏有一個小片段很讓人溫暖,老炮兒在路邊看見一個乞討的姑娘,給了她兩百塊錢,後來姑娘回家後,按着地址給老炮兒寄回了錢,還有一封信:你看,這個社會還是能信的。不要讓所有的援助變成對於人品的賭博,人都有順的時候,也有背的時候,做人守住底線,要有骨氣,人心不死。

青春獻給小酒桌,醉生夢死就是喝,回憶曬乾加點鹽,好下酒。所有的好故事都應該被銘記,只要你想聽,無關年紀,無關時代,小人物的傳奇一生,也值得被尊重。

我有故事與酒,你願不願意跟我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