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無疆——隴上聯家高財庭的楹聯情結

隴上現象·人物

高財庭

行者無疆

特邀撰稿人:黎 明

行者無疆——隴上聯家高財庭的楹聯情結行者無疆——隴上聯家高財庭的楹聯情結

高財庭參加甘肅省楹聯學會成立三十週年慶典

“行者無疆”,這是隴上聯家高財庭先生的一方閒章,初讀它我就被深深地震撼了,我覺得高財庭就像是文化苦旅中的一位行者,矻矻孜孜,上下求索……

在白銀大地,高財庭不僅以楹聯著名,更以他對文化事業的情結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忘卻的印象。不論是出差旅遊,亦或是下鄉調研;不論是開會座談,亦或是聽戲看劇,他走到哪裏,抄到哪裏,想到哪裏,記到哪裏。好聯、好句,他總是不忘抄錄筆記;好辭、好段,他總是不忘手抄心摹。往往是到一處景點同行者走馬觀花,他卻在景點抄錄聯句,品味匾額。爲此,在香港媽祖廟參觀時還差點被團隊丟掉……

行者無疆——隴上聯家高財庭的楹聯情結

高財庭(右)同中國楹聯學泰斗餘德泉教授

說起他對楹聯的癡迷,還得從小時候說起。

懵懂初開之時,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條件所限,生活困難,沒有書籍,沒有讀物,一本沒頭沒尾的《西漢故事》、一本不知名字的唐五代詩詞成了他最好的真愛。那個時候,雖不懂楹聯,然而每年春節家中都要寫對聯、貼春聯。他常常爲尕爺裁紙拈紙,幫助大人貼福貼聯。常常被“東風引紫氣,大地發春花”“丹桂有根獨長詩書門第,黃金無種偏生勤儉人家”等精美的聯句吸引。後來到河靖的姐姐家,他讀到了一本《解放軍文藝》、一本《定西文藝》。在《定西文藝》上,他初識了楹聯,即被形式優美、內涵豐實、短小精美、寓教於樂的楹聯吸引了。上了大學、參加工作後他更是對楹聯情有獨鍾,訂閱了《對聯·民間對聯故事》《對聯學刊》,購買了《對聯格律·對聯譜》等書籍,揣摩借鑑,學習仿照。一九九四年,他的一副對聯在縣上徵聯的大賽中獲得優秀獎,他的大名和聯作張掛在鐘鼓樓的烏蘭文苑上,這對他是極大的鼓舞。從那以後,他開始爲縣上的節慶撰聯,爲縣上的機關撰聯,逢年過節,縣委、縣政府的大門對聯都由他一個人“包了”撰寫,儘管不是多麼詩意,但他仍然做得勁足意滿。

行者無疆——隴上聯家高財庭的楹聯情結

高財庭同中國楹聯學會會長蔣有泉等參觀展覽

二〇〇一年他升任靖遠縣副縣長,工作之餘,仍心繫文化、關注文化。他不分管文教,卻愛張羅文學圈的事兒,主編了《中國西部歷史文化名城——靖遠》,在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六十週年之際,他“以權謀私”組織了規模盛大的“靖遠筆會”,四百多人蔘加,邀請了省上著名作家馬步升、張存學來靖遠講學。他還爲會場撰一聯助興:

千載古會州,正祖厲景怡,黃河浪湧,鳥語花香人奮,迎來八方俊才,效曲水流觴,吟詩作文頌盛世;

六旬憶講話,仰二爲目標,雙百方針,鶯歌燕舞旗揚,激盪萬種豪氣,接延安雅韻,拈筆研墨繪新圖。

二〇〇四年七月,他邀請甘肅詩人採風團赴靖遠採風,袁第銳、王傳明、阮蓮芬、張嘉光等一路採風、一路歌詠,將創作的詩詞與歷代歌詠靖遠詩詞輯成《靖遠放歌》出版發行。還爲縣城109線過境段設計10個彩門,撰寫楹聯張貼懸掛,進一步宣傳靖遠。

二〇〇五年蘭州水車園徵聯,他創作了:

玉軸悠悠,越千年滄桑,氣壯金城水港;

戽斗匝匝,灑萬斛甘露,森榮隴上人家。

卻因“滄桑”的“滄”字誤成了“蒼”字,滑爲三等獎,獎勵600元。當時一等獎空缺。雖然一字之差沒得上二等獎,卻因600元的“鉅額”稿費震動了他。他開始傾心創作,投稿參賽。多年來,創作楹聯一萬多副,撰寫發表聯話、論文四十多篇。

與此同時,他建議縣上成立了文聯,組織成立了作協、詩詞楹聯協會。由於他的努力,二〇〇六年,靖遠縣被甘肅省楹聯學會評爲甘肅歷史上第二個“甘肅省楹聯文化縣”。

行者無疆——隴上聯家高財庭的楹聯情結

高財庭(左)同甘肅省楹聯學會會長薛淵

二〇〇六年縣區換屆,他因“能寫”被調到市文聯“且去填詞”,他雖怨而不誨,提出了“一篇賦”“一本書”“一筆字”“一個博”“一會員”的“五個一工程”。三年功夫,出版了《槐英軒聯稿》,在《光明日報》發表了《白銀賦》,開通了“槐英軒博客”,加入了中華詩詞學會、中國楹聯學會。二〇〇九年又力主創辦了白銀市詩詞楹聯家協會。沒有經費、沒有場地、沒有載體、沒有人員,他謀劃運作,借雞下蛋、借船出海,終使白銀文聯的“土八路”壯大成爲今天的“正規軍”。白銀市詩詞楹聯家協會成立以來,活動有聲有色,成功舉辦了“貴賓宴杯”全國徵詩徵聯、白銀青春詩會等大型活動。

二〇一四年,他調任白銀日報社工作,兼任了白銀市作家協會主席,他按照報紙要有文化含量,記者要有人文情懷的思路,在《白銀日報》《白銀晚報》開設了“時代新詠”“白銀詩聯”“藝術長廊”“觀時論事”“金鳳副刊”等欄目,每逢春節都要撰寫發表迎春楹聯。

行者無疆——隴上聯家高財庭的楹聯情結

高財庭(右)等同“隴上聯聖”

劉爾炘之子劉寶厚(右二)在劉爾炘紀念館

在高財庭這個領軍人物的帶動下,如今,白銀楹聯創作蔚然成風,白銀楹聯驕驕隴上,現有市學會會員360人,其中有28人加入了中國楹聯學會,35人加入了甘肅楹聯學會。先後有15人獲“中國對聯創作獎”。近年來,白銀有骨幹聯家先後出版了《甘肅古今楹聯初集》《甘肅古今楹聯選集》《會寧楹聯選編》《教育楹聯3000副》《楹聯漫話》《槐英軒聯稿》《中慮堂聯稿》等。他本人也先後擔當中國國學研究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對聯文化研究院研究員,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詩詞學會常務理事,甘肅省楹聯學會副會長,白銀市作家協會主席等,並先後獲得2001年度、2003年度、2005年度、2006年度“中國對聯創作獎”,榮獲“全國聯壇百俊”“聯壇百強”“首屆中國實用春聯百花獎”“第二屆實用春聯百花獎”“中央電視臺迎春獎”“中宣部首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徵聯優秀獎”等,作品分別入選《中國對聯作品集》《中國對聯二十年精品選》《當代佳聯五百副》《甘肅對聯集成》等典籍。

行者無疆——隴上聯家高財庭的楹聯情結

高財庭(右)同隴上聯家劉志剛在舟曲參加楹聯論壇

說起楹聯,他總是眉飛色舞,激情四濺。他的聯注重內涵,講究藝術。有時爲一個詞,亦或是一個字的運用,也要吟詠多天,甚至數月。他常說楹聯是漢字藝術,用好一個字、一個詞,一副聯就活了,就有了靈魂。二〇一六年六月,他在舟曲縣參加了“一帶一路”中國楹聯文化高峯論壇,中國楹聯學會會長蔣有泉,副會長李培雋、張海生、胡福利、陳健,中南大學教授餘德泉、南昌大學教授龔聯壽、大理大學教授陳麗榮等楹聯界專家近百人蔘加。期間有朋友以“幸會泉城,有泉得泉”求偶,他製成了“羌道福津,二泉映月龔聯壽”求偶,六月二十日閉會返程,他與蘭大教授王傳明、新疆楹聯家協會執行主席趙英、青海楹聯學會會長吳生有、甘肅陳樂道、李來子、張梓林、楊繼勝諸人同車。行進中,他不忘以聯求教,大家七嘴八舌,一路吟哦,一路探討,到了蘭州,吟成一聯:

羌道福津,二泉鳴曲龔聯壽;

松棚燈會,四海泛舟陳麗榮。

聯嵌“舟曲”並諸多參會者名諱,成爲舟曲楹聯藝術節的一朵浪花。

他又發短信將《白銀晚報》的報道標題改爲此聯,回來後不棄勞累,草成了“得之不易二泉聯”一文以記其樂,並在《對聯》雜誌發表。

行者無疆——隴上聯家高財庭的楹聯情結

高財庭(右)在中國楹聯文化縣舟曲縣參加活動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高財庭作聯誠爲一樂也。

說起作聯,他可在坐車途中、會議中間、看電視之時,等等,他可以隨手記兩三個詞、一兩句話,信手而來、信筆而起,起個頭,奠個基,逐步完善,草成。

而這個完善有時也得數月或數年。他題靖遠鹿鳴園聯是一九九七年初創的,二〇一四年三月縣上在臨刻木之前,他才改爲:

幸其運哉,且得烏蘭卅畝地;

樂在斯也,別開箭道一重天。

時間長達十七年之久,他自己又請書法家李樹財書寫,請成都木刻家刻製成聯,如今懸掛在靖遠鹿鳴園裏。

他對文化的自信、對文化的自覺可以說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是融到骨子裏的自信與自覺。他常說,中華文化是全世界最好的文化,漢語是世界上最好的語言,漢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一唱三嘆的音樂美,凝練含蓄的語言美,強烈真摯的情感美,鮮明生動的形象美,悠遠深邃的意境美,給人回味無窮,精神鼓舞。

行者無疆——隴上聯家高財庭的楹聯情結

高財庭(左五)參加楹聯牌坊揭幕儀式

因爲癡情,就有了高財庭的楹聯文化情結;因爲熱愛,就有了高財庭數十年如一日的鐘情;因爲樂之,就有了高財庭“行者無疆”的自勉。

二〇一六年,在甘肅省楹聯學會成立三十週年慶典上,憑藉着多年來多楹聯藝術的癡情,和在楹聯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績,高財庭榮獲了“甘肅省首屆劉爾炘楹聯藝術獎”。該獎項是對甘肅楹聯界近三十年來成就的總結,是甘肅省楹聯藝術領域的最高榮譽,首次評選,競爭激烈,全省範圍內最終只有十人獲獎,而高財庭便是其中一位,足見其在我省楹聯界的影響力。

回頭再看他的這方“行者無疆”閒章,我才悟出了先生的寓意,他的路還將很長,他必將在這文化的苦旅中跋涉……

道阻且長,行者無疆!

行者無疆——隴上聯家高財庭的楹聯情結

高財庭(右二)領取“劉爾炘楹聯藝術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