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东,祖籍山东。为钱理群先生的开山硕士、严家炎先生的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攻中国现当代文学,兼及思想文化评论。著有《47楼207》《谁主沉浮》《青楼文化》《超越雅俗》《金庸侠语》《空山疯语》《千夫所指》《四十五岁风满楼》等文集、选集,其文章针砭时弊,纵横古今中西,诙谐幽默;其著作深刻风趣、愤世嫉俗。孔庆东教授曾在多家电台电视台和多所大专院校设坛讲授金庸武侠小说,曾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正说鲁迅》《金庸小说的武功》等,以其与生俱来的幽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莽莽苍苍的群山中,在纷纭错落的云雾间,在荡气回肠的江湖上,从称霸武林的天下五绝,到诙谐风趣的桃谷六仙,再到师门情深的函谷八友,当我们阅读英雄辈出的《射雕英雄传》,或是恩怨分明的《天龙八部》,抑或是风云变幻的《笑傲江湖》,我们的侠义情怀相似,我们的文化气质趋同,这就是金庸给我们编织的武侠黄金时代。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江湖已远,侠义永存,侠义精神早已超越雅俗与古今,凝聚着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游心自然、佛家的明世旷达,显示出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

在整个华语世界都在纪念金庸先生的今天,孔庆东解析金庸小说的艺术成就以及包含的文化内涵与人生哲理,追忆现场观众共同的武侠记忆和侠义情怀。“一代武侠巨匠金庸开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以汪洋恣肆的想象力,穿梭游离于巨大的时空背景,既用行侠仗义的武侠人物书写儿女情长,也用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展现人生百态、观照现实烟云,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孔庆东建议读文学作品,第一应该读鲁迅,因为鲁迅深刻,第二应该读金庸,因为金庸广博,这两位大家的作品读完以后,对中国的历史和人文就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孔庆东说,金庸的作品中凝聚着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游心自然、佛家的明世旷达,显示出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金庸的作品60多年来一甲子,常热不衰这是文学史上罕见的现象,没有人不读金庸,金庸小说不是畅销于一时一地,而是畅销于各时各地,金庸小说是以亿页为单位的。金庸小说写什么都非常好,写历史、写政治、写风俗、写景物都出手不凡,拙笔成春,金庸写出了丰富的文化和高深的境界,金庸的作品打通儒释道、驰骋文史哲,驱遣琴棋书画、星象占卜,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光辉灿烂以最立体、最艺术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金庸小说是不可翻译的,所以无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例如:降龙十八掌,翻译外文就是左钩拳右钩拳,但是我们想到的是易筋经,领会的是禅意。

孔庆东说: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将金庸的小说和《红楼梦》相提并论,说:“我金庸小说的热烈读者,十多年来,我读金庸小说尽管重复了三四遍,但至今仍如初读时的热枕。我一边研究《石头记》,一边却酷爱金庸的武侠小说,我曾戏称这叫作金石姻缘。”严家炎先生对金庸先生的评价:“填平了通俗文学和高雅文学之间的沟壑,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南开大学副校长陈红评价:“金庸小说是500年后的《水浒》。”金庸的作品《书剑恩仇录》就有《水浒传》的影子。

孔庆东说:“金庸笔下曾经写过甘肃的人物,与甘肃相关的就是崆峒派,可见金庸的小说涵盖了中华大地的各方文化历史。”“读过的书越多,当读到金庸先生的作品,会发现是一流的。就像吃过所有的面条,最后吃到兰州牛肉面的时候,才知道它是一流的!”

对于金庸作品的褒贬一直都有,除了正面的评价外,孔庆东例举出数个负面评价一一做以有理有据的回击。孔教授指出:“对于金庸小说不同于四大名著,是高级快餐的反对声音:四大名著跟金庸小说一样都是通俗文学,四大名著刚问世的时候,社会也有过抵制的声音,但最终历史证明了它们是经典。”

对于有部分学者说金庸的作品有抄袭和雷同之嫌。孔庆东说道:“对于说金庸抄袭的反对声音,不能说部分内容相同就算抄袭,要根据上下文的情境来判断,不能单凭一些剧情雷同,结局雷同,就说成抄袭,这不是证据,是乱讲!影视剧中演员的妆容或选用相似,并不能是雷同。要看人物在作品中的前后关系。

无论怎样评价,我们都不能否认金庸的文化价值,从“青衫仗剑载酒行”的飘逸,到“磊落江湖踏歌行”的豪迈,我们深切感受到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自由精神;从“笑赚生前身后名”的浩气,到“江湖一如催人老”的大气,我们深切感受到独善其身和归隐孤山的达观修养,这些都是武侠给人的艺术享受。

孔庆东以金庸的人生经历及其所著武侠小说为主线,结合自己20多年的品读研究心得,辅之以生动客观的评论赏析,从学者角度用更为广阔的视角、深邃的眼光,解读了金庸及其武侠作品,鲜活阐释了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爱情模式和家国情怀,重新审视了金庸小说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思考解析了金庸对中国当代文学在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价值取向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