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家長,就像魏永康的母親一樣,給孩子提供全方位的照顧,只爲了換孩子一個優異的成績,屬於交換型的家長。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13歲的他就考入了湘潭大學的物理系;17歲憑藉中分第二的成績考進中科院的高能物理所,成爲一名碩博連讀的研究生,可以說是前程似錦了。
魏永康進入中科院學習後,可以說基本上已經屬於了成功的狀態,但缺少了母親的陪伴和照顧,魏永康的生活變得難以自理。
就在魏永康20歲的時候,他因爲沒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而被中科院給勸退了。魏永康這一切成也“母親”,敗也“母親”。
還有些家長,可能從小到大由於能力不足而不受重視,當他們有了孩子之後,通過控制孩子,能讓他們從中找到自我和尊嚴,從而對孩子進行各種包辦。
一旦孩子遇到需要做抉擇的時候,就只會跑去問家長,這樣孩子的性格通常內向、自卑,做事也比較優柔寡斷。
家長從小就要開始培養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識,這是需要家長的耐心和時間去培養的,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因爲覺得孩子做的太慢,或是做的不好就替孩子做了。
孩子想要獨立,離不開家長的培養,所以推薦給大家一本針對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書,叫做《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全書共3冊。
從古至今,中國一直不缺“神童”,但真正能被人們一直稱爲身體並不多。
要知道大部分的神童在長大後,都面臨着傷仲永式的結局,就比如咱們今天要說的這個神童,魏永康。
“神童”17歲碩博連讀,卻因無自理能力遭中科院勸退
相信應該還有人對他留有印象吧,魏永康在1歲的時候,學會寫字;2歲時掌握了一千多個漢字;4歲便學完初中的課程;8歲進入重點中學學習;


這一系列的傳奇經歷,被衆人稱爲“東方神童”。魏永康能有今天的成就,是離不開他的母親曾學梅的。

當初曾學梅看到兒子如此天資聰明,便下定決心培養孩子成材。從魏永康讀書開始,他的喫飯、洗臉、穿衣服等等所有的生活瑣事,都由母親曾學梅包辦,魏永康只要專心學習就好。

毫不誇張的說,魏永康不知道熱了要脫衣服、冬季也不知道要穿棉鞋、不會與同學和導師交流,最終導致他的論文沒辦法完成。

後來魏永康的母親曾學梅也意識到自己錯了,但人生沒有從來的機會。其實現在很多家長都喜歡對孩子包辦一切,但這樣做只會傷害孩子。
家長爲什麼喜歡包辦孩子的一切?
01 讓孩子替自己飛
很多家長,看上去是對孩子好,但其實他們只是滿足自己曾經失去或沒有的東西,把自己的愛好強加到孩子身上,還美名其曰“爲孩子好”。
02 控制慾作祟

03 對孩子要求過高
有些家長,就像魏永康的母親一樣,給孩子提供全方位的照顧,只爲了換孩子一個優異的成績,屬於交換型的家長。
孩子缺乏獨立性的特點
1)選擇能力差
孩子從小到大,全都是由家長一手包辦,不管幹什麼,都是家長爲孩子安排選擇好,孩子早已經沒有自己的主見。

2)判斷能力差
家長將孩子的所有都安排好,也就說明孩子不需要去思考去判斷“是非對錯”,所以就算以後步入社會,孩子因爲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很可能會喫虧。
3)沒有責任感
這樣的孩子在成長中,完全都不懂什麼是責任,因爲一切都是家長在替孩子承擔,自然也就沒有了責任感。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1. 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家長要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一些決定,平時家長可以創造一些讓孩子做決定的機會,培養孩子這方面的意識。
當然如果涉及到原則、危險等事情,家長還是要自己做決定的!
3. 尊重孩子的選擇
家長學會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全都替孩子做主了,如果覺得孩子的選擇有些欠妥,可以和孩子商量這來,這樣孩子也會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

是日本資深教育工作者高取志津香整理總結了幾十年與孩子、父母的溝通經驗。

特別針對“訓練孩子的獨立性”這一理念與大家分享。


這套書得到了很多家長的好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鏈接進行購買哦!
【硬核媽媽寄語】
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今日話題】
你覺得魏永康是幸運還是不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