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小朋友們查看雨欣侃藍領的早晨分享,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
在中國近代的文人墨客中,老舍先生和齊白石老人是好朋友。他們之間的交往,有着許多佳話令人回味,有着許多往事令人追憶。他們之間不僅僅是文人與畫家的和諧溝通,更多的是情真意切的欣賞。
老舍先生與白石老人(像)
有一次,老舍先生以《芭蕉葉卷抱秋花》爲題,求白石老人作畫。老人年事已高,記不清蕉葉新拔是向左還是向右卷着。北京又沒有多少芭蕉可供觀察。於是,老人含着笑說:“只好不要卷葉了,不能隨便畫呀!”爲此,老舍十分感嘆白石老人作畫的這種嚴肅的態度:永遠是要看見真東西,而後獨出心裁,設計畫稿。
《芭蕉葉卷抱秋花》
建國初期,國畫作品的價格十分低廉,齊白石的作品每平方尺至多不過十元。老舍先生爲了資助齊白石,常多付酬金請他作畫。老舍先生喜歡用名人詩句爲題請齊白石作畫,而白石老人對於這種“爲難”也頗感興趣,覺得“正合餘意,餘亦喜愛”。
1952年,老舍先生以查初白、趙秋谷、蘇曼殊等人的詩句“蛙聲十里出山泉”、“悽迷燈火更亦秋”、“手摘紅櫻拜美人”、“紅蓮禮白蓮”等爲題,請齊白石以詩作畫。白石老人憑藉着高深的藝術修養和對藝術的真知灼見,欣然命筆,並機智巧妙地交了卷。
其中,爲創作《蛙聲十里出山泉》,白石老人苦苦思索了三天。當老舍先生得到畫打開一看,高興得拍案叫絕。只見畫面上一道山泉急瀉而下,幾隻小蝌蚪在水中嬉戲玩耍。不見青蛙,卻彷彿聽得蛙聲一片。構圖之妙,令人傾倒!
《蛙聲十里出山泉》
白石老人借蝌蚪完美地表達出詩中的意境,可以說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幅畫後來還被印成郵票,廣爲流傳。
老舍先生對白石老人的畫是極爲讚賞的,經常掛在客廳供自己與朋友一飽眼福。
朗紹君說,在吳昌碩之後,齊白石將中國傳統書畫推進一步,輸入新的生命血液。齊白石是全才,齊白石賦予作品以質樸清新的農民情感,賦予文人畫形式以新的生命力和現代性。齊白石作爲一個孜孜不倦的追求者,在長達一個世紀的奮鬥中所顯示的創造精神,具有楷模性。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