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國後,裕容齡觀看了“戲班”和民間“走會”的衆多演出,她吸納中國傳統的舞蹈形式,融合中西舞蹈文化的精華先後創作了《扇子舞》《荷花仙子舞》和《菩薩舞》等。《如意舞》專爲慈禧太后而編,在舞蹈結束時將手中的如意獻給太后,並祝福她吉祥如意,這是裕容齡創作的深具中國特色的舞蹈。

歡迎小朋友們查看小童說星座的早晨分享,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
她是慈禧的御前女官,中國現代舞的創始人,爲何自毀雙腿?
伊莎多拉·鄧肯,是現代舞的創始人,她的舞蹈以即興和自然著稱,服裝是希臘式的過膝短袖束腰服,赤腳。她舞蹈時強調純感情,“通過人體運動這一媒介,對人類精神做出神聖的表現”。
鄧肯曾有過一位中國的徒弟,後來成爲“中國現代舞之母”,她叫裕容齡。作爲第一個向歐美和日本學習現代舞的中國人,裕容齡具有標誌性的意義。
然而,她的一生又是悲喜交加的,特別是晚年雙腿折斷,那麼,她到底是自願被廢,還是受人所迫呢?
和舞蹈結緣
裕容齡的父親裕庚,曾先後出任清廷駐日本和法國公使。裕容齡13歲時跟着爸爸到日本,延師教習英文和日文,跟紅葉館舞師學習日本舞,從日本宮內省大禮官學習外交禮節、音樂和插花。17歲那年,又隨爸爸到法國,入巴黎女子聖心學校讀書。拜當時蜚聲歐美的西方現代舞鼻祖依莎多拉·鄧肯爲師,得到了鄧肯的賞識。
鄧肯的現代舞蹈,對裕容齡來說,不啻是一種精神上的徹底解放。她毅然地將家訓拋之腦後,勇敢地登臺在鄧肯創作的希臘神話舞劇中出任主角。一旦進入舞蹈的世界,這位身着長衫的東方女子,便立刻獲得了西方觀衆的好評。
同時她也遭到了父親的嚴厲訓斥,父親把她反鎖在家中讓她反省。
儘管如此,女兒在舞蹈藝術上展露的極高天賦,也不得不令父母躊躇再三,最終還是將她送進巴黎音樂舞蹈學院學習正統的芭蕾舞。西方芭蕾舞以其獨有的優雅與規範,又爲裕容齡打開一扇新的大門。
光緒二十八年(1902),裕容齡以表演舞蹈《希臘舞》和《玫瑰與蝴蝶》,爲她的西方學舞生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同時贏得“東方蝴蝶皇后”的美譽。
慈禧的御前女官
光緒二十九年(1903),裕容齡回國,次年21歲的她入宮擔任慈禧太后御前女官,得到慈禧太后的賞識和寵愛,被留在宮中專門研習舞藝。
光緒三十一年(1905),裕容齡曾爲慈禧太后和光緒帝表演過《西班牙舞》《希臘舞》和她自己創作的《如意舞》。
《如意舞》專爲慈禧太后而編,在舞蹈結束時將手中的如意獻給太后,並祝福她吉祥如意,這是裕容齡創作的深具中國特色的舞蹈。
回國後,裕容齡觀看了“戲班”和民間“走會”的衆多演出,她吸納中國傳統的舞蹈形式,融合中西舞蹈文化的精華先後創作了《扇子舞》《荷花仙子舞》和《菩薩舞》等。她在宮中表演的舞蹈,無論是中國的還是西方的,都深受宮中人士的喜愛。
走出皇宮
光緒三十三年(1907)裕容齡出宮並結婚,此後她曾多次參加各種義演活動,爲普及舞蹈文化,進行西方近代舞蹈藝術啓蒙做了重要貢獻。她的舞蹈功底是非常深厚的,而且一直沒有中斷聯繫。
新中國成立後,裕容齡被聘爲中央文史館的館員。但是十分不幸的是,裕容齡在那段動盪的歲月中,因爲從小在海外生活,行爲被他人看不慣,受到排擠,被折斷了雙腿,對於一個舞蹈演員來說,不能在舞臺上繼續自己的風采,無疑是等於要了自己的命。
當時的裕容齡已經是七十多歲的高齡,自此身體再沒有好過,生活也過得十分困苦。萬般無奈之下,她給周總理寫了一封信,並收到了牀和椅子等生活用品。
因爲雙腿被折斷,裕容齡人生的最後幾年好像都是“跪”着走完的,但是我們細想想,她又比任何人都“站”得挺拔。從曾經的“容齡格格”到後來的孤獨老婦,人生大起大落,但是她始終過得認真,開朗豁達。她用自己的樂觀去面對生活的苦難,譜寫了完整的傳奇人生。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