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在巷子里进退两难的时候,窗外闪过一个身影,传来一个声音:“啊,你们来啦!跟着我往这边走”。车掉了个头,在窄窄的巷子穿行,几分钟后停在了一处红石砌的瓦房门口。

粿子香粿子甜,宰相故里来打茶,弋阳腔韵味长

土台上的院子好热闹,院子已显拥挤,先来的作家有的兴致盎然与大妈大嫂的村民围着三张大圆木桌,嘻嘻哈哈的包着粿子,有的忙着转换角度拍照。盆子里,放着各色粿馅,竹箅子上摆放的绿色和灰赫色的粿子像排着方队的小雀儿。还有一些小菜冒着热气也摆桌上。我们刚一转身,那个引路人就冲我们挥挥手:“来来来,吃麻滋馃”。刚打的麻滋馃沾着黑色的芝麻碎和白糖,香香的甜甜的糯糯的,特别好吃,狼吞虎咽的吃了四五个。

粿子香粿子甜,宰相故里来打茶,弋阳腔韵味长

这是弋阳县弋江镇大树村委会陈家村,听说他们为了远方来的作家今天要打茶,我们就来了。厨房里香烟萦绕,大柴火烧得旺旺的。乡村妇女老少爷们笑眯眯的忙进忙出,乡村好像做喜事一般。

粿子香粿子甜,宰相故里来打茶,弋阳腔韵味长

正式待客地点放在康伯公祠,这是村里的最高礼遇了。只有陈氏家族红白喜事才可放公祠里的。康伯公祠在村西头,地势稍高,门口一块空地做了停车场,祠堂一边和民居相接,一边墙外就是田野。祠堂门前有一棵高大的老树,估计年岁已不小了。枝叶茂盛,结着珠子珠似的小籽,三角形的叶子像玉一样透明,给这个春光添了许多妩媚。我问树下石凳上休闲的几个老人家这是什么。一个说:山桹树;一个六七十的老人的回答震惊了我:你用手机拍下,查查看就知道了。没有想到乡村老人这么与时俱进,会用这么先进的生产力。

粿子香粿子甜,宰相故里来打茶,弋阳腔韵味长

公祠甚是威武,门口两只大白石头狮子。歇山顶的建筑,前面低,正堂高,前面屋瓦上正对两条尾巴翘上天的活泼的小龙,正堂屋顶两条大龙倒显得端庄、大气。两边门联“三度锦衣归故里”“两扶红日上青天”,上匾“康伯公祠”。

粿子香粿子甜,宰相故里来打茶,弋阳腔韵味长

正堂一尊金色的古人塑像,披着红绸,应该就是康伯公了。我在香案前拜了三拜。堂前摆了几张酒席桌椅。两侧廊檐下热气蒸腾,今天这里像摆酒席一样隆重。

粿子香粿子甜,宰相故里来打茶,弋阳腔韵味长

坐到桌前,满满的一大桌红黄绿白香喷喷的各色粿,青绿青绿的清明粿,灰褐色的荞麦粿,黄灿灿的煎粿、黑色粘糖的麻滋馃、白色的桂花年糕、层层叠叠如小灯盏的绿色灯盏粿、各种时鲜山珍米浆粿合煮的立夏馃,油煎南瓜豆豉粿,小菜香气诱人。嘴里还想吃,可实在是实在是撑得不下去。脸儿红红的大妈大嫂穿梭着端盆上菜,一个劲的说“打茶。打茶”。

粿子香粿子甜,宰相故里来打茶,弋阳腔韵味长

这才明白:“打茶”和茶并没有关联,而是和情有关。此村姓陈,是南宋宰相陈伯康的后裔,这个村子有几百号人,大家相处很融洽。你家来了客人,亲戚邻居就会把自己家吃的东西端过去给客人,实在没有什么就端一碟南瓜豆豉馃,或烧好的一碟时鲜小菜。甚至知道邻里明天有客人来,也会提早准备打麻滋馃。这就是打茶。客人走后主人又打茶回敬邻居。所以,你家的客人就是我家的客人。今天这一桌的东西就是乡亲们特意为我们打茶的。她们知道消息昨天就开始忙乎了,有的把自家采摘的青蒿拿过来,有的早早蒸煮了粳米打麻滋馃,有的端来了豆豉南瓜馃,有的去山上挖来了新鲜竹笋,有的把自家酿的米酒端来了,村长陈官发把儿子过年孝敬的茅台酒也拿过来给客人们喝。

粿子香粿子甜,宰相故里来打茶,弋阳腔韵味长

“打茶”这习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反正这个陈家村陈康伯的子孙可是把陈家祖训牢牢的记在心里。贴在康伯公祠的陈家祖训,已与他们的血液融为一体。自自然然的,就是他们行动的指针。

粿子香粿子甜,宰相故里来打茶,弋阳腔韵味长

陈康伯历史上与秦桧同朝为官,铁骨铮铮,为人刚正不阿, 从不阿附逢迎当权的秦桧。 南宋时期 金兵南下侵宋,陈康伯力主抗金。危难之际,他迎眷属入临安,在采石大败金兵。被世人称为“抗金宰相”, 宋高宗赞之:真宰相也!孝宗封其鲁国公。大门上的对联就是旌表陈康伯的谥美之词。

粿子香粿子甜,宰相故里来打茶,弋阳腔韵味长

好客陈家子孙牢记祖训,在村里各项工作走在前列,子孙和睦,大气。为彰显祖上荣光,礼敬先祖、慎终追远,让子嗣牢记自己的根,让外出的子孙有个回得去的故乡。陈家第43代孙69岁的村长陈官发,(也就是给我们引路和招招呼大家吃喝,跑来跑去领事的人)和村里的长者召集乡亲自筹资金50万,98年全村爷们一年没有外出赚钱,一年的时间将康伯公祠修建好。公祠修建好后,陈氏族人似乎灵魂有了安放的地方,心便踏实了。他们从祖上的荣光中寻得了家国情怀和为人处世的榜样。

粿子香粿子甜,宰相故里来打茶,弋阳腔韵味长

说起康伯公,弋阳腔就开唱了。弋阳腔是来源于古老的南戏,产生于弋阳。弋江镇纪委书记汪爱香兴奋的告诉我,她妈妈、舅舅都会唱弋阳腔,她们村里以前家家户户都会唱戏,一个家族就可以组成一个戏班子,可惜,文化大革命时中断了,现在弋阳腔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被隆重保护起来。弋阳腔和京剧是有渊源关系的,也是和康伯公是有关联的。当时的弋阳弋阳腔盛行,陈康伯和当时的人们一样也喜爱家乡戏,因为工作关系,陈康伯经常往返家乡和北方朝廷。他与时任太常丞的周执羔是好朋友,就将家乡戏弋阳腔带到了京城。弋阳腔传播到一个地方,便与当地的文化、习俗、语言、腔调结合,形成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高腔剧种,如京剧、川剧高腔、徽剧、滇剧、粤剧等,可以说,弋阳腔是中国几乎所有高腔的鼻祖。陈康伯对戏曲高腔的传播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

粿子香粿子甜,宰相故里来打茶,弋阳腔韵味长

今天唱弋阳腔的是非遗传人林怀西的两个徒弟,下周他们即将去美国演唱。音乐响起,一男一女登场,甩着袖子唱起来。我是第一次听弋阳腔,听不懂它的方言,不知道她唱什么。努力的听,也只是听一个调,从她的唱、念、打、做,努力想象它演绎的意思,看样子是爱情戏。感觉它比越剧更高亢,比黄梅戏更粗犷、豪放,似乎也没有京剧那么大的声高。

粿子香粿子甜,宰相故里来打茶,弋阳腔韵味长

青衣和小旦婀婀娜娜,袅袅然;时而婉转,时而高亢的弋阳腔在这肃穆的祠堂,给人以不真实的对照之感;我们这些外来的人和本地的老乡看得很投入,没有一点声音,春天的太阳暖暖的照着,微风里有植物的芳香。虽然听不懂,我也被这气场氤氲在南宋时光,感时光悠悠。祠堂燃香炉的风铃似乎也沉浸在梦里,也不发一声响。

粿子香粿子甜,宰相故里来打茶,弋阳腔韵味长

一天的时光很快过去。落日熔金,康伯公祠已完全融入广宇深褐色的背景之中。我轻轻闭上眼,恍然间,耳边回响着热烈的“打茶喽,来打茶”的声音和时间深处传来飘渺而古老的声腔,两种声音奇妙的融合在一起,悠长,悠长------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弋阳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云萍 更新:2019.04.0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