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摔倒后哭闹不起,奶奶的教育堪称“教科书级”,这才是隔辈亲原创

锦鲤妈咪

3小时前

现在社会,由于生活压力的原因,很多新晋父母都会选择让老人帮忙带娃,夫妻俩的主要精力放在赚钱养家上。但也正因如此,会出现许多“矛盾”。

老人们基本都隔辈亲,那对自己的孙辈肯定是疼爱的不得了,但是同样,这种宠爱也让父母们担心,老人会把孩子娇惯坏了,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长大后被坑的还是孩子。

不过凡事无绝对,有的老人不仅不会犯这种宠溺过度的错误,反而在育儿这件事上比年轻的父母更有经验、有见识。比如下面这个奶奶的所作所为,就让很多全职宝妈自叹不如。

孙子摔倒哭闹不起,奶奶“教科书式”教育走红网络

前阵子,群里一位宝妈分享了一段小视频,是她的婆婆带娃时发生的一件事,大家看完纷纷表示称赞,堪称“教科书式”的育儿典范,这个奶奶也被大家戏称为“戏精奶奶”。


画面里首先出现的是孩子摔在地上,之后孩子没起来,而是赖在地上哇哇的哭闹就是不起,从孩子的样子看,已经不小了,完全具备自己起身的能力,但小家伙就是耍赖哭闹。

奶奶过去哄了几句,孩子还是不答应,就是哭闹不起来,这让奶奶犯了愁,过了一会,她并没选择去扶孙子起来,而是假装自己也没站住一下子摔倒了。

倒在地上后,还煞有介事的喊道,“哎呀,奶奶也摔倒了,真疼呀,但是我要自己站起来。”之后,老人翻身手撑地,用膝盖半跪着慢慢起身。


奶奶的一举一动吸引了哭闹的孙子,然后奶奶又一边做慢动作一边嘴里嚷着,“看,只要这样一使劲儿,就能站起来了!”

随后,孙子学着奶奶的样子,自己也轻松地从地上站了起来。事后,奶奶还非常开心的表扬孙子,“哈哈,大孙子也能自己站起来了,值得表扬。”

于是,刚才还哭闹不停得小家伙这时候非常开的蹦蹦跳跳跟着奶奶走了,再也没有一丝一毫哭闹的意思。群里的宝妈们纷纷称赞,“堪称隔辈教育的典范!”


小孩子磕磕绊绊实在正常,不同的处理方式却有不同影响

刚学会走步的小孩子平时磕磕绊绊摔跟头因此哭闹,再正常不过了,有的老人带娃遇见这种事情却如临大敌,心疼孩子可又无可奈何,于是只能责怪地板、责怪门槛。

但这么做对孩子来说真的好吗?

当然不好了,孩子之所以会赖在地上不起来,无非就是因为摔疼了,想通过哭闹来吸引大人的注意,需要大人的关怀和安慰。

而老人的做法则是在哄孩子之余把责任推给别人或者被的物体,认为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让他们舒服一些。其实并不会。


相反,久而久之还会让孩子养成遇事推诿,习惯甩锅的毛病,长大后成为一个没有责任心,缺乏责任感的人。

看似不起眼的一个小问题,家长的不当做法却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摔倒了,家长应该怎么做?

1)找到孩子摔跟头的原因

只有吃一堑才能长一智,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摔倒的原因是什么,自身错误在哪,找到摔倒的主要原因,比如地面滑是一方面,自己大意不小心也是主要原因等。

找到原因后和孩子仔细分析,让孩子长记性,记住这件事,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就能最大程度的避免“悲剧”的发生。


2)亲身示范解决办法

小孩子身体控制能力比较差,很容易摔跟头,自己站起来的过程也不那么轻松,但这也不意味着家长就要迅速的去扶孩子起来。

而是应该亲身示范给孩子看,通过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展示应该怎么自己站起来。不光是摔倒这件事,很多事情上家长应该的这样教育孩子。


3)孩子成功后给予适当的鼓励

摔跟头谁都会疼,甚至会受伤,但这也是个机会,能够教孩子明白下次怎么做就能不摔,自己怎么能站起来,遇到类似事情该怎么办。

当孩子自己解决了问题,能够面对困难时,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及时的鼓励,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是在忽略你,你刚才做的很好。

在孩子6岁之前,正是他们性格形成的最关键时期,这阶段家长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

锦鲤妈咪寄语

孩子不是你出生了很久之后才出生的人,而是你离开之后还要独自生活很久的人,所以,教育孩子不是为了让他成为你希望他成为的人,而是成为离开你们后也能独自生活的很好的人。

今日话题

孩子摔倒了你会怎么做?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