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是阜城縣中醫醫院的共建醫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科是最早成立的國家級中醫心血管病專科,目前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心血管重點專科、國家中醫臨牀重點專科,醫院領導選派了一名心血管科主治醫師到阜城縣中醫醫院實施京衡對口支援,這名醫生就是李思銘博士。——記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治醫師、阜城縣中醫醫院掛職副院長李思銘博士張素潔 杜靜。

杏林春暖 大愛國醫

——記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治醫師、阜城縣中醫醫院掛職副院長李思銘博士張素潔 杜靜

李思銘博士(中)正在爲患者精心診療。 彭寶輝 攝

李思銘,34歲,中醫博士,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治醫師。今年4月3日,她來到阜城縣掛職任縣中醫醫院副院長。在爲期一年的基層支援過程中,李思銘博士決心用自己所學爲兩家醫院架起一座共享共贏的橋樑,讓阜城縣中醫醫院的發展邁上一個新臺階,讓中醫普惠更多的基層百姓。

李思銘與阜城結緣,源於京衡中醫藥協同發展“名片”工程。該工程是爲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部署,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衡水市人民政府共同搭建的平臺項目。旨在守正創新,傳承中醫藥國粹,彰顯中醫藥事業對於助推“健康中國”建設的先行先導作用,推動衡水與北京深度合作,建立中醫綜合醫聯體。對此阜城縣衛健局積極協調服務,快速推動該工程在阜城縣中醫醫院落地生根。

李思銘博士在講解儀器使用方法。 彭寶輝 攝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是阜城縣中醫醫院的共建醫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科是最早成立的國家級中醫心血管病專科,目前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心血管重點專科、國家中醫臨牀重點專科,醫院領導選派了一名心血管科主治醫師到阜城縣中醫醫院實施京衡對口支援,這名醫生就是李思銘博士。

李思銘2014年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師從陳可冀院士。學有所成的她一直認爲中醫的根基在基層,中醫藥在基層會大有可爲。因此她一直夢想到基層去,去挖掘民間中醫的寶貴經驗,爲更多的百姓健康服務。因此,項目一經立項,李思銘便自告奮勇去報名。而各部門搭建的平臺,爲李思銘插上了圓夢的翅膀。於是,她帶着滿腔的熱情和弘揚醫道國粹的決心,來到了阜城這座衡水市唯一的“全國健康扶貧示範縣”。

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卻遠遠超出了李思銘的預期。在阜城縣中醫醫院看到和調查瞭解到的情況讓她深感壓力:整個醫院門診患者寥寥無幾,醫院在當地百姓中知曉度甚低,醫院制度不完善、業務水平低、人員沒有歸屬感……

有人說,一個年紀輕輕的女子,能改變多少?不過是在這裏混上一年就回北京了。此話傳到李思銘耳朵裏,她回應道,“我是西苑醫院出來的人,代表的是西苑醫院。我現在既然來到了阜城,就是阜城縣中醫醫院的人,得爲自己醫院多做實事,也許力量有限,但我會竭盡全力。”

通過和醫院的領導、同事們交流,李思銘認爲,當務之急必須儘快提高全院業務人員診療水平,培養出一批帶不走的醫療隊伍。找好醫院的定位,即中醫醫院應該在發展基本的內科、外科的基礎上,加強中醫綜合治療在疾病治療中的運用,不斷提高中醫辨證論治能力,積極開展非藥物療法進行治療、康復。

李思銘博士在給青年醫生講解診療方法。 彭寶輝 攝

很快,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和阜城縣中醫醫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李思銘積極開展工作。在她的提議與行動中,醫院先後成立了綜合內科、外科,同時制定藥品目錄,完善基本用藥、急救用藥、常用藥的配備及合理應用,新增了檢驗、檢查及診療項目,心電監測、holter、呼吸機相繼投入使用。中醫穴位貼敷、鍼灸、耳穴壓豆、艾灸、耳尖放血等中醫適宜技術應用於冠心病、心衰、肺心病、高血壓等技術得以推廣,醫院的治療手段得到豐富。

爲了普惠更多的羣衆,李思銘和同事們每週組織一次下鄉義診活動,由醫院輪流派遣臨牀、護理、醫技部門共同下鄉爲鄉村老百姓義診。爲了持續提高醫生業務水平,他們每週開展一次全院範圍的業務學習培訓,推廣西苑醫院心血管臨牀路徑;還持續開展查房、疑難病討論、遠程會診,藉助西苑醫院專家的力量提高診療療效,同時有計劃地將業務骨幹逐批送至西苑醫院進修學習;督促年輕醫生考級晉升,積極鼓勵大家參加各級醫院組織的培訓班,學習班;李思銘更是在門診帶教,傾囊相授。

忙碌的時光過得飛快,轉眼間李思銘已經在阜城工作了七個月。這期間,阜城縣中醫醫院整體業務能力飛速提高。在冠心病、心衰、高血壓、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相關疾病的診斷和中西醫結合規範化治療水平上實現提升,併成功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救治晚期冠心病、難治性心衰、擴張型心肌病、肺源性心臟病、高血壓急症、重症肺間質纖維化等多例,填補了阜城縣中醫醫院救治心血管疑難、重症的空白。

阜城縣中醫醫院的新思維和新氣象逐漸獲得老百姓的認可,與去年同期相比,門診量提高2.8倍,住院人數增長36%,住院次均費用下降20%,患者滿意度較前明顯提高。從門可羅雀到紛至沓來,從青黃不接到井井有條,從鮮爲人知到有口皆碑,阜城縣中醫醫院院長祁金良由衷讚歎:“李思銘博士帶着強大的責任感,以無私奉獻的精神,詮釋了大醫精誠的理念。從醫院管理、業務開展、中醫藥傳承等各個方面對我們進行幫扶,爲阜城縣中醫醫院的發展帶來了活力,同時促進了京衡‘名片’工程的順利進行,助推了京津冀協同發展。”

在幫助阜城中醫醫院進行醫療水平提升的同時,李思銘自己也成長爲阜城縣的名中醫,門診慕名而來的患者絡繹不絕,常常門診下班時間仍有患者排隊等待就診,打破了基層老百姓不願意找年輕中醫看病的固化思維。

李思銘博士在帶領醫生查房。 彭寶輝 攝

找李思銘看病的患者,其中不乏來自周圍縣、市、省的外地病人,於是她就把門診從原來的兩個半天調到五個半天。她把醫院當成家,晚上還經常到病房看病人,有值班醫生處理不了的,她隨時趕過來指導。對病情較重行動不便的患者,常去患者家裏出診。在門診看病,除了開藥,她總是要花很長時間爲患者解答疑惑,把疾病說清楚,解除患者的心理負擔。

在同事眼裏,李思銘性格溫柔沉穩,對醫學刻苦鑽研。爲了更好地運用簡便驗廉的方法爲患者治病,她白天在門診工作,晚上查閱資料,鑽研醫術。在開展穴位貼敷治療前,她不斷斟酌藥方,自己跟同事反覆體驗,摸索出適宜的組方和劑量,並無條件貢獻給醫院。

對許多患者來說,在家門口能找到這麼好的醫生看病真是太幸運了。阜城縣65歲的田桂榮老人患肺結節三年多,每晚咳嗽得睡不好覺,曾經去石家莊看過好幾次病都沒有明顯的效果,經人推薦找到李思銘,經過幾個療程的治療,夜間咳嗽的症狀基本治癒,她逢人便說,“以前去石家莊看病,去一次就得花千數塊錢也沒看好,倒是在咱家門口遇上李大夫,讓我花小錢,看了大病了,自己也不受罪了。”

李思銘常說,“中醫藥是我們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我們要傳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到阜城來,是我人生中一次難能可貴的經歷,醫院的領導和同事們都給予了我很多的關心與照顧,讓我安心地融入到這個集體中。我在這裏所做的工作,如果對醫院的發展有一點點的幫助,如果能減輕患者一絲絲的痛苦,如果能讓中醫得到更多羣衆的認可,這都是對我實現人生價值最大的幫助,阜城就是我的第二故鄉。”(責任編輯:丹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