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th Hufnagel

(图片来源:jenkemmag)

本月 HUF 主理人 Keith Hufnagel 正式在采访中宣布,公司已经停止鞋类产品的生产,作为近年来势头正猛的滑板品牌之一,HUF 先后在美国和日本开设7家门店,并与诸如 FELT,KICKS/HI 等品牌合作,标志性的 “叶子” 和扎染销路极佳,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为何会突然宣布停产所有鞋型?

▲HUF Hupper 2 Hi

(图片来源:zumiez)

“我们努力了 8 年,事实证明我们无法和 Nike,Vans,adidas 这些品牌竞争。”

因为各种生产技术专利被 Nike,adidas 等巨头垄断,HUF 这种小品牌只能采用最原始的帆布配合硫化橡胶底甚至纯橡胶底来设计鞋型,而 Vans 和 Converse 的存在又让小众帆布滑板鞋举步维艰,相比 Logo T 恤等产品,多年来鞋类支线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HUF Hupper 2

(图片来源:Boardsport)

HUF 板鞋被迫停产的背后,是品牌巨头们长达数十年的 “技术围剿”。

始于上个世纪的“专利大战”

▲80 年代 Nike Air 海报

(图片来源:Nike)

在笔者查阅资料时,发现早在 90 年代品牌之间的 “专利大战” 就已经开始了,而且几乎都围绕着 Nike Air 展开,根据太阳报报道,1997 年 Nike 手中两项关于气垫的专利即将到期,所有的品牌都在着手重启自己的气垫技术。

▲80 年代 Nike Air 海报

(图片来源:Nike)

Reebok 的 Hexalite,Brooks 的 Hydroflow,Etonic 的 Stable Air 和 Fila 的 2-A,这些 80 年代诞生却被 Nike Air 打压的技术又一次摩拳擦掌准备登上舞台,其中 Etonic 和 Reebok 都被 Nike 以侵权为由吃了不少官司。

▲Reebok Hexalite

(图片来源:retrobok)

▲Brooks Hydroflow

(图片来源:DeFY)

▲Etonic Stable Air

(图片来源:sdrunners)

▲Fila 2-A

(图片来源:Coroflot)

当时已经靠 Air 狂揽 20 亿美元的 Nike 早就做了应急预案,在专利过期前便将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气垫制造商 Tetra Plastics 收购,确保 Tetra Plastics 只能为自己品牌生产气垫等材料。

▲Tetra Plastics 产业园,现已成为 Nike 研发子公司

(图片来源:Nike)

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活到最后的依旧是 Nike Air,尽管竞争对手们在无数次官司中一再申诉气垫设计不同于 Nike,但是奈何人家 Frank Rudy 提出气垫这个概念的时候,只有 Nike 敞开怀抱,当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品牌,哪容得下别人分一杯羹?

▲气垫之父 Frank Rudy,逝世于 2009 年

(图片来源:hiveminer)

千禧年后战况加剧

图片来源:Sportskeeda

跨过千禧年后,随着球鞋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专利之战” 愈演愈烈,尤其是 Nike 与 adidas 两巨头之间,每每闹起来还要牵扯其他品牌 “遭殃”。

▲adidas 标志性的三道杠

(图片来源:adidas)

首先是 2004 年,adidas 打出第一炮,状告 Nike 生产的服装带有两条纹装饰,大大影响了自己标志性的三条纹,随后 Nike 申诉反击无果,2005 年 1 月 20 日,德国一家法院裁定 Nike 在德国销售的装有两条条纹的服装侵犯了 adidas 的三条纹标志。

▲Nike Shox

(图片来源:Complex)

▲上:adidas 1 下:adidas A3

(图片来源:kenlu)

2006 年 Nike 反击,将老对手告上法院,声称 adidas 的 adidas 1 跑鞋和 Kevin Garnett 签名鞋 A3 侵权自己的 Shox 缓震技术,根据 Nike 的描述,Shox 技术需要 16 年的时间才能开发,并且需要大量的金钱投资才能进入市场,并受到至少 19 项独立专利的保护,最后经过两年审理,Nike 扳回一城,美国俄勒冈州法院裁定 adidas 1 跑鞋存在侵权行为。

▲Nike Free

(图片来源:Nike)

2007 年,学聪明了的 adidas 指使子公司 Reebok 于德州法院状告 Nike Free 系列跑鞋侵权 Reebok 球鞋折叠技术专利,称 Nike “故意并故意” 使用 Reebok 的技术开发鞋子,但最终法院裁定 Nike 并未做出侵权行为,全部诉讼费用由 Reebok 承担。

▲左:Flyknit 右:Primeknit

(图片来源:WordPress)

终于 2012 年,两品牌正面开战,在伦敦奥运会前,Nike 于 2 月,adidas 于 7 月分别发布了他们的第一款针织跑鞋:Flyknit 和 Primeknit,在 Primeknit 发布后不久,Nike 便在德国法院提出侵权,经过双方一番理论,8 月法院判决 adidas 停止 Primeknit 的生产与发售;

▲Missoni 表示很无辜 “我只是个做衣服的”

(图片来源:alamy.it)

不服输的 adidas 回告 Nike 质疑针织鞋面的技术上世纪 40 年代就存在,并将编织大户 Missoni 牵扯进来,Nike 的专利被认定无效,adidas 可以自由制造针织鞋面的鞋子,此后一直到 2016 年,两品牌对针织鞋面相互申诉数十回,最终不了了之。

▲Puma NRGY

(图片来源:Puma)

▲adidas Boost

(图片来源:adidas)

有意思的是,2015 年 adidas 起诉 Puma 的 NRGY 侵权自己的招牌缓震 Boost,但由于两种缓震都是 BASF 团队发明的,法院裁决并不侵权;还未等 Puma 缓过神来, 隔年Nike 便起诉 Puma 的 IGNITE Proknit,IGNITE Speed Netfit,Mostro Bubble Knit 和 The Jamming 鞋款侵权 Flyknit 专利,果然“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Puma The Jamming

(图片来源:Afew-Store)

近十年 “专利大战” 涉及众多品牌,Reebok,Puma,Skechers 等常见运动品牌,也会有 Zara,H&M 这些快时尚品牌,动辄巨额罚款和诉讼费,哪里是小众品牌可以承担的?也难怪 HUF 只敢生产基本款帆布鞋,随便来一家告过来都是吃不了兜着走,更何况搞搞联名赚钱又快又轻松。

▲US 20180271205 A1 号专利

(图片来源:patft.uspto.gov)

看完上面的长篇大论,送个你们一个小彩蛋,笔者在查阅 Nike 的专利时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专利,比如前几日突袭发售的 Nike Adapt BB 的自动系带系统,KD 12 的气垫设计等等;

其中无意发现一项专利,专利号 US 20180271205 A1,专利名称:“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color change portion and method of changing color ”,简单看了看资料,这项专利就是可控制的球鞋变色设计,产品至少包含一个由光子晶格复合材料制作的可控变色部分,能根据手机或者电脑进行操控;

笔者有些期待这项专利未来如何应用在 Nike 的产品之中,也欢迎你们在评论中说出你们的想法。

为 Hedi Slimane 喊冤,现在的 CELINE 什么都没有做错

★ Contact us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