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博

琥珀花蚤是什麼?近日中國學者發現億年前琥珀花蚤的新聞讓很多網友們關注,我們一起看一下一億年前琥珀花蚤的相關消息。11月13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員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了一億年前琥珀花蚤,其下顎須末端膨大像鏟子,能傳播花粉,其身上至少留存62枚花粉顆粒。這一發現把被子植物蟲媒傳粉機制證據往前推進了5000萬年,也解答了達爾文的“討厭之謎”——被子植物1.1億年前爲何大量出現。

花蚤

鞘翅目(Coleoptera),花蚤科(Mordellidae)甲蟲,約1,500種,因受驚或被捉時能跳躍、旋轉和翻滾,故名。分佈在寧夏一帶西北麻區,是銀川平原大麻的重要害蟲。 寄主大麻、蒼耳。幼蟲蛀食嫩莖、頂梢,致受害部膨大呈蟲癭狀,不僅品質降低,同時也影響產量。

花蚤生活習性

寧夏年生1代,以幼蟲在麻莖、麻根部越冬,有時與麻天牛幼蟲混合爲害,翌年春天化蛹,6月羽化爲成蟲。成蟲喜在茴香、胡蘿蔔等傘形花科植物上活動。

琥珀形成原因是什麼

在中國古代,琥珀曾被稱作虎魄、育沛、獸魄、頓牟、江珠、遺玉等,謂“虎死精魄入地化爲石”,或認爲琥珀是老虎流下的眼淚,這些傳說蘊含着中國古人對琥珀的揣測和追尋,暗示人們認爲琥珀有趨吉避凶、鎮宅安神的功能。

而在古代帝王眼中,琥珀也有着非凡的意義,據記載“皇帝朝珠雜飾爲天壇用青金石,地壇用琥珀,日壇用珊瑚,月壇用綠松石。”

琥珀是中生代白堊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松柏科植物的樹脂,經地質作用而形成的有機混合物。琥珀的形成一般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樹脂從柏松樹上分泌出來,第二階段是樹脂被深埋,併發生了石化作用,樹脂的成分、結構和特徵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第三階段是石化樹脂被沖刷、搬運、沉積和發生成岩作用從而形成了琥珀。

琥珀特點

生態環境

主要分佈於白堊紀和第三紀的砂礫岩、煤層的沉積物中。

採收儲藏

從地層或煤層中挖出後,除去砂石、泥土等雜質。琥珀質地輕,儲藏方便,完美無暇的琥珀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

動植物形態

多呈不規則的粒狀、塊狀、鍾乳狀及散粒狀。有時內部包含着植物或昆蟲的化石。顏色爲黃色、棕黃色及紅黃色。條痕白色或淡黃色。具松脂光澤。透明至不透明。斷口貝殼狀極爲顯著,硬度2~2.5,比重1.05~1.09。性極脆。摩擦帶電。

來源:梨視頻 頭條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