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大爆發的ETF,在近來市場的陡轉下行中,又迎來監管層叫停。

第一財經從多家公募基金人士處瞭解到,監管層暫緩了半導體、5G、新能源車等前期火爆的行業ETF產品的申報,同時對流動性不佳的原油等大宗商品ETF,亦予以叫停。有機構遞交原油ETF申報也被退回。

“在調整中,5G、半導體、新能源等行業ETF的風險顯現,尤其是規模特別大時,申購贖回引發的衝擊和波動性也很大。現在監管對新產品提出了一些硬性的指標,新的行業ETF產品,需要自由流通市值達到總流通市值的一定比例。”某公募基金人士透露。

2019年是中國ETF爆發的一年,新成立和新申購分別同比增加2.4倍和4.5倍。作爲工具性產品,ETF市場認可度逐漸打開。記者瞭解到,監管在這個時候暫緩部分行業ETF的申報,更多或是出於對風險的考量。

提出流動性指標要求

對於監管暫緩ETF產品申報的情況,第一財經採訪了多位公募基金人士。華南某公募基金產品部負責人表示:“原油ETF是之前篩選了一批試點,上交所、深交所各選了2家。最近特別火的科創類、5G之類的還是受限制。可能是因爲產品太多,同質化過於嚴重了。”

“我這邊瞭解到的情況是,不收商品等大宗的材料,原油和上海金特事特辦。”北京一家公募基金產品人士也表示。

“監管對ETF新產品的申報提出了流動性的硬性指標。我瞭解到的情況是,行業指數里面成分股的流通市值加在一起,要滿足整個市場流通市值的一定百分比。醫藥、5G、半導體這些幾乎不可能滿足這個條件,原油這些就更難以滿足了。”上述公募基金人士也表示。

“5G、電子這些行業ETF,加劇了市場的波動性,監管層覺得有一定風險。油氣的ETF更是幾乎沒有流動性。”該人士表示。

2019年,伴隨着行情的發酵,行業類 ETF 迎來了一波擴張熱潮。除了普通的行業 ETF 外,“核心資產”和“龍頭”概念也頗受市場歡迎。譬如2019年 7 月份,華寶中證科技龍頭 ETF成立,在科技股行情的帶動下規模增長了6.5倍,一躍成爲規模第二大的行業類ETF。

很多基金公司開始發力行業類ETF,比如5G、半導體、新能源車等行業的新產品開始扎堆申報。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共有256只ETF成立,規模達到5991億元,較去年同期規模上漲59%,其中4季度規模擴張速度加快,單季規模上漲27%。

投資者高位接盤

2019年,從增量產品看,新成立 ETF90只,同比增長240%;新申報 254 只,同比增長450%;年底規模爲5981 億,同比增長59%,其中七成的規模增長來源於新發產品引流。

而從存量產品來看,2019年前成立的 ETF 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份額縮水,老產品的新增規模貢獻率僅是ETF總規模增長的 27%;少數基金產品率先大幅降費,市場上瀰漫起價格戰的硝煙味。

部分保險和銀行系公募加入了寬基類產品的份額爭奪,部分中型基金公司藉助行業和主題 ETF,完成了單產品的彎道超車。

“行業的大邏輯更容易被投資者理解,在行情到來時能準確抓住,省去投資者選股精力,再結合基金公司的適時營銷,很容易吸引風險偏好較高的散戶投資者。”中泰證券分析師表示。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國泰基金的證券ETF。2019 年半年報顯示該基金持有人機構中,個人投資者者佔比爲70%,且這隻產品場內交投非常活躍,有利於產品做大規模,截至 2019 年 12 月底規模已經超過 100 億。

一些基金公司也開始以此作爲公司戰略方向的發力點。比如某公募基金的產品條線很清晰,行業類ETF的佔比 90%以上,旗下的寬基ETF也是選擇跟蹤納斯達克指數,並未參與到國內的寬基指數競爭大軍中來。

但隨着這些熱門行業近來的大幅調整,不少投資者成了高位接盤俠。

wind統計顯示,過去兩個月來,半導體ETF、芯片基金、芯片ETF、半導體50ETF、新能車ETF等多隻ETF下跌超過20%。

其中,芯片基金、芯片ETF、新能源車ETF等均是在今年來成立,比如新能源車ETF成立於2020年2月20日,其超百億元的首募規模創下行業主題ETF紀錄。基金合同顯示,該ETF基金首募規模達到107.62億元,有效認購戶數超過18萬戶。爲其創下百億規模的功臣並非機構,而是衆多個人投資者。上市交易公告書顯示,截至2月26日,個人投資者持有份額爲106.19億份,佔基金總份額的98.67%。

該ETF從3月4日正式上市後,截至目前,該基金淨值跌爲0.81,上市至今虧損近20%,該基金的淨值最低一度跌至0.716。截至目前,該基金規模仍有107.02億,基金份額近140億。——相比成立之初,份額增長了逾30億,但淨值卻下跌了20%,規模保持不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