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小朋友們查看用智能引領快樂走進新的領域的早晨分享,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
看完《雍正王朝》,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雍正皇帝是個好皇帝,但絕不是一個好人!
說他是個好皇帝,那是因爲他敏銳地看清楚了康熙晚期清朝上下存在的弊病,並且當上皇帝之後寧願得罪全天下的士紳階級,也要改革吏治,寧願揹負罵名,也要實行攤丁入畝等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如此看來,清朝能有雍正這一精明之主,何其幸也!
說他不是個好人,看看他對待身邊親信之人的手段就完全明白了,年羹堯用完之後就卸磨殺驢,文字獄盛行就更加不必說了。尤其是他繼位當晚,匆匆回府想要幹掉鄔思道的那一段,讓很多人覺得雍正實在是一個薄情寡義的君主。
事實上雍正確實是一個寡恩的君王。
他繼位成功之後,本來是他智囊的鄔思道成爲了他最大的一塊心病。
鄔思道爲雍正出謀劃策十年之久,雍正上位之前可以說對這位鄔先生是言聽計從,九子奪嫡何其慘烈,其中很多爭奪又不能擺到明面上來,所以行的多是波雲詭譎之道,換言之,鄔思道知道太多太多雍正過往的“見不得光”的事情了。
雍正當了皇帝之後,要行光明正大之道,怎麼能留陰謀之士呢?
而且鄔思道的才智太高,把康熙的心思猜的十分透徹,對付雍正更是不在話下,萬一鄔思道改投八王爺門下,雍正尚未穩固的帝位必然岌岌可危,思來想去,還是除掉最好。
於是抱着殺心的雍正就回到了府上,嘴上雖然說“先生的位置我想辦法安排”,但實際上,心裏卻想着怎麼除掉鄔思道才能不落人口實,不寒了其他部下的心。
但既然起了殺心,爲何最終沒有下手呢?我總結了一下幾個原因。
首先,雍正繼位之後,回到府中,此時他已經是皇帝了,府內所有人都是跪迎皇帝,唯有鄔思道仍然是站着迎接他,所謂站着迎接雍正,就表明鄔思道在暗示雍正,他和雍正的關係仍然是主客,而不是君臣,這爲他後面闡述自己的三不可用打下了基礎。
見到雍正了之後,他先是說了一句:“今日一見十分難得”,這句話其實暗藏玄機,因爲一般都是皇帝召見別人,從來不存在皇帝親自上門見別人的情景,所以這一見才難得,而且鄔思道從雍正此舉能看出來雍正心懷殺機,但殺心並沒有那麼堅決,所以才主動登門,這意味着鄔思道有機可乘,主僕之恩尚在。若雍正是直接召見鄔思道,那麼鄔思道則必死無疑。
其次,鄔思道抓住表現機會,馬上說自己有三不可用,第一,自己是殘疾之人,有傷聖聽;第二,自己是犯罪之人,有損聖意,第三,自己是陰謀之人,有貶聖德。這三條理由不但有理有據,而且成功把所有做壞事的責任攬到了自己身上,把光明正大之道送給了雍正,通過貶低自己,來洗白雍正的罪過,以退爲進,明哲保身,十分高明。
但這還遠遠不夠,於是鄔思道馬上打出感情牌,這個感情牌叫做“半隱”,他明面上說自己如果全隱,皇帝肯定會想念他,其實他是怕皇帝不放心他,畢竟這麼一個智囊如果進入敵人集團,後果不堪設想。雍正不能留他在身邊爲臣,又不放心他離開,那麼只有兩種處理辦法,一種是殺了他,一種是“半隱”。
所以他聲淚俱下地說自己想全了這段君臣恩遇,其實就是在給雍正說,我不會離開你的視線,我願意在你的視線裏做一個啞巴,只求你能留我一命。
雍正雖然寡恩,但是畢竟和鄔思道朝夕相處十年,感情比一般人要深厚很多,並且對鄔思道人品很幸福,因此字鄔思道的慷慨陳詞之下,他心軟了。
但雍正此時殺意仍未消散,雍正的最後一招是十七王爺允禮。
當侍衛張五哥報道十七阿哥允禮前來覲見的時候,雍正正好在看錶,這就說明了十七阿哥並不是突然來訪,而是早就和雍正商量好了。
在這個敏感的時刻,雍正叫十七阿哥來恐怕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讓十七阿哥動手除掉鄔思道。縱然剛剛雍正已經心軟,但是殺心一起,很難收住。
鄔思道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直接代替雍正回覆道:正事找張廷玉處理,至於私事麼,你就告訴他,天子沒有私事。
何爲無私?大公無私;何以大公?正道者也。
鄔思道用“天子沒有私事”來在此告訴雍正不要做下殺人滅口這等陰暗之事,這種做法不符合九五之尊的身份。
曉之以理,騎虎難下,仔細看劇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此時雍正雖然背對着鄔思道,但是額頭處已經冒充了一顆冷汗,這招殺手鐧一出,雍正居然無可辯駁,天子行光明正大之道,讓他內心爲自己的行爲感到羞愧,所以殺心自然消散無形。
最終雍正還是念着舊情放過了鄔思道,把他送到了田文鏡的手裏,鄔思道也算了得到了一個好結局。
後來從鄔思道送給十三阿哥的那段話裏面,我們就能體會到,在雍正這樣的帝王麾下討生活,如果不能夠審時度勢知進退,很容易就會死掉的。
年羹堯就是一個例子!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