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更好地营造学校学术研究氛围,提升师生科研意识和水平,河北金融学院创新服务形式,对标师生关注点和需求,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科研服务活动。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河北金融学院坚持“防疫科研两不误”的科研工作原则,以师生关注点与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拓宽服务载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坚持开展“四对标”活动,持续推进学校疫情期间科研不停歇、服务不间断。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河北金融学院坚持“防疫科研两不误”的科研工作原则,以师生关注点与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拓宽服务载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坚持开展“四对标”活动,持续推进学校疫情期间科研不停歇、服务不间断。

一、对标师生需求,创新服务营造科研氛围

为更好地营造学校学术研究氛围,提升师生科研意识和水平,河北金融学院创新服务形式,对标师生关注点和需求,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科研服务活动。

利用网络会议平台,举办了两期“科研不停歇、服务不间断”科研培训网络课堂。3月14日,邀请学校金融研究所李胜连博士为全校教师作了关于“课题申报书的撰写与技巧”的线上讲座。李胜连结合本校教师申报书撰写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引用自己课题立项成功案例,重点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课题研究内容的撰写方法,分享了自己做科研的经验和体会。3月31日,科研处与图书馆共同举办“破解数据收集困难、助力科研成果产出”网络培训课堂,主讲人王凯艳结合本校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充分发挥线上讲座优势,将技巧讲解与系统实操交叉进行,以电脑屏幕共享的方式聚焦数据收集和使用、提升教师科研数据分析能力。两期网络课堂获得了教师的广泛参与,共有300多名教师参与活动并积极进行互动。

“课题申报书的撰写与技巧”线上讲座

“破解数据收集困难、助力科研成果产出”网络培训课堂

为在学生群体中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3月份,科研处联合团委、金融博物馆共同开展“2020年河北金融学院科普讲解大赛暨河北省科普讲解选拔赛”,选拔、培养优秀科普讲解人才。经过各学院积极申报,全校共收集了涵盖生物、物理、信息技术、历史、经济等自然和社会学科类内容的视频作品48份,学生参与热情度高、参与范围广泛。

二、对标学校“1331”发展方略,精细服务加大科研人才引育力度

积极对标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1331”发展方略,借力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加大科研人才引育力度。疫情期间,全力支持学校“人才强校”战略,全覆盖、多角度、全流程助力学校人才引进工作。通过事前沟通、面试交流和后续跟进,着力为应聘者展示学校科研政策、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增强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同时将成功应聘的每一位高层次人才纳入学校科研人才储备库,为其量身打造个性化人才发展方案。除此之外,积极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学科为载体的科研培养模式,以高层次人才科研培养为导向,不断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和人才评价多元机制、不断丰富科研人才储备库、不断营造良好的科研养成环境。

三、对标科学防疫,精准服务推进科研项目申报

主动收集各级各类项目申报及延期变更信息,精准调整校内时间安排,制定并发布了《河北金融学院2020年上半年科研项目信息汇总》,保障科研项目申报顺利有序进行。根据项目不同特点精准投放项目信息,进行分层次、广泛而有针对性的动员:一是以微信、QQ、电话等方式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利用延报时间潜心撰写申报书;二是解读指南要求、政策变化和注意事项等信息,在线指导和帮助教师申报各类项目;三是一对一跟进重点科研项目,提高各类项目申报质量。实行“无接触式”办公,为教师提供申报书打印等各项无接触服务,实现学校教师足不出户即可完成项目申报的工作目标。

重点项目申报服务群

四、对标科研服务效能提升,内外调研挖掘科研积累

对河北省高校、国内知名高校、财经类重点高校和地方财经类高校等36所高校的科研现状进行网上调研,结合学校实际,进行线上“高校科研经验研讨会”,从营造科研氛围、增强二级学院科研活力、健全科研管理体制、完善科研精细服务、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等方面探索学校科研发展对策。在调研基础上,3月14日面向全校发布了《河北金融学院科研服务需求调查问卷》。通过摸底汇总学校教师科研情况,进一步把握教师科研关注点与难点,深入分析科研团队建设、标志性成果产出、经费管理效率等方面的科研痛点,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进一步做好科研管理与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河北金融学院科研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