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成爲全球首個將核心交易系統100%運行在公共雲上的大型互聯網公司。

阿里雲在2019年年尾,在激烈殘酷的跨國雲競爭中,實現了技術和市場上的兩個領先。

雙11之夜,千億美元豪賭悄然落幕,誰知道它曾押上20年身家性命

終生難忘的一夜

中國技術在這一刻站在了世界巔峯

“不是任何一朵雲都能撐住這個流量。中國有兩朵雲,一朵是阿里雲,一朵叫其他雲。”

11月11日晚,阿里巴巴集團CTO張建鋒說,阿里巴巴是一架高速飛行的飛機,令人驚歎的是,在飛行之中,它成功換上了全新引擎!

用公共雲來承載萬億規模的核心繫統,阿里雲是第一個做到的。

雙11之夜以2684億元的天文數字結束,外界看到的阿里巴巴是一路繁花似錦,鮮花鋪路,烈火烹油,開香檳,慶合歡。

但很少人知道,同樣是在雙11之夜,在發動和服務全中國“買買買”的同時,阿里巴巴還悄然進行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豪賭

在這場豪賭中,阿里巴巴押上了20年身家性命去做一件亞馬遜、谷歌都沒做到事情,一旦失敗,則粉身碎骨。

幸運的是,他們居然賭贏了!

或許由於這樁豪賭太偏技術,雙11次日的媒體並沒有太多關注,我們看到的標題大概是這樣的:《今年雙11,阿里雲扛住全球最大流量洪峯》(科技日報);

或者是這樣的:《阿里雲從雙11“畢業”,支撐一切》;還有這樣的:《支付太順暢了支付寶的技術哥哥悠閒地喝起了茶》......

這些標題都基本上反映了事實,但卻遠遠沒有反映出雙11豪賭之夜的驚心動魄。

這場豪賭是這樣的:就在兩個月前,阿里巴巴悄悄進行了一場浩大的遷徙工程,決然將數以十萬計的物理服務器從線下數據中心遷移到了雲上。

這在全球堪稱史無前例

雙11之夜,千億美元豪賭悄然落幕,誰知道它曾押上20年身家性命

“雙11”背後是阿里強大的技術支持。

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數據就是命根子,命根子自然要放在手底下才安全可靠。

所以以前幾乎所有大企業的關鍵數據和數據處理都是放在線下的數據中心裏,看得見摸得着才放心。

即便雲計算喊的震天響,即便是同爲雲計算巨頭的亞馬遜、微軟、Google,都沒敢將核心系統100%放到雲上。

阿里巴巴成爲第一個喫螃蟹的巨頭,在雙11前夕把核心系統100%搬上了雲端。

在這場豪賭中,成則天下第一,業務大幅精進,如果失敗的話,陪葬的將是整個雙11和阿里巴巴積累二十年的信譽。

現在最終結局大家都看到了:阿里雲扛住了!

阿里巴巴成爲全球首個將核心交易系統100%運行在公共雲上的大型互聯網公司。

雙11之夜,千億美元豪賭悄然落幕,誰知道它曾押上20年身家性命

今年阿里的雙11戰績輝煌。

今年的雙11訂單創建峯值創下新的世界紀錄,達到54.4萬筆/秒,是2009年第一次雙11的1360倍。但100%上雲的阿里雲,最終順利征服了這股全球最大流量洪峯。

這不是演習!

這場豪賭就好比給以950公里時速飛行中的飛機換引擎,但在消費者那裏卻幾乎沒有任何感知,他們感受到的只是今年雙11刷刷刷剁手的快感,幾乎沒有任何卡頓。

但在阿里雲的全體員工那裏,則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驚魂一夜。

對於大戰的前線將軍,阿里巴巴集團CTO、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來說,這恐怕是終生難忘的一夜!經此一役,中國技術在這一刻站在了世界巔峯!

雙11之夜,千億美元豪賭悄然落幕,誰知道它曾押上20年身家性命

躲不過的一場豪賭,註定必有此戰!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失敗的後果如此嚴重,阿里巴巴爲什麼還一定要100%上雲?

實際上原因歸納起來很簡單:大勢所趨+技術自信。

大勢所趨,是指100%上雲這一關早晚要闖,早則主動,晚則被動;

技術自信則是指闖關雖然被比喻爲豪賭,但阿里雲並沒有打無準備之仗,一切都是經過精密測算和預演,來確保上雲行動100%成功。

國際大背景需要了解下:目前全世界雲計算領域可說有四大巨頭,亞馬遜、微軟、阿里雲和谷歌。

其中亞馬遜位居世界第一位,而阿里雲則以超過700億美元的估值穩居亞洲第一,全球第三。

雙11之夜,千億美元豪賭悄然落幕,誰知道它曾押上20年身家性命

就市場競爭而言,四大巨頭之間並不存在絕對差距,都有互相趕超的可能,就看誰能持續保持在技術和市場上的領先。

而以大魄力率先實現100%上雲,則意味着阿里雲在2019年年尾,在激烈殘酷的跨國雲競爭中,實現了技術和市場上的兩個領先。

首先在技術上,阿里巴巴核心系統100%跑在阿里雲上,解決了世界級的大容量、高併發計算難題,這使得阿里雲在應對雙11這類世界之最級的流量高峯都能夠遊刃有餘。

今天,阿里雲的飛天操作系統能夠在10萬臺級別以上的服務器裏面做調度,數據處理再次突破極限。

阿里雲在2017年雙11當天處理了300PB的數據,2018年處理了600PB的數據,今年要處理970P左右的數據。

雙11之夜,千億美元豪賭悄然落幕,誰知道它曾押上20年身家性命

中國電子學會15年首個特等獎:阿里雲計算操作系統飛天

大家可能沒有概念,一個P到底有多少數據?

舉例:央視拍了這麼多年電視新聞節目,幾十年下來一共存了大概80P的數據。但阿里雲在雙11一天就要處理970P的數據。

其次是在市場上。阿里巴巴核心系統100%跑在阿里雲上,這意味着阿里巴巴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客戶緊密綁定在一起。

就好比現在乘坐的民航飛機上,機組人員包括飛行員、空乘等都是不配備降落傘的,出問題時不可能獨自逃生。

所以每一次飛行,機組人員都會認真處理,當遇到緊急事故時,機組人員也會全力挽救飛機和乘客。

阿里巴巴核心系統100%跑在阿里雲上,代表着阿里雲這架飛機的機組人員把自己以及父母妻兒也一同放在了這架飛機上,和客戶一起。這是信心,也是勇氣,是對客戶託付負責到底的擔當!

簡單說,阿里雲要通過100%上雲,不但意味着其已經可以支撐起萬億規模的經濟體,更意味着它要要通過世界級的挑戰,向全世界體現一家中國企業的世界級技術和世界級擔當。

這在中美貿易糾紛的此刻,尤爲意味深長。在中國市場上,阿里雲已經沒有對手,但要登頂世界,這一役必不可少。

雙11之夜,千億美元豪賭悄然落幕,誰知道它曾押上20年身家性命

10年前,阿里雲成立儀式現場。

十年一劍,中國技術登頂的輝煌背後

堆積了多少委屈和血汗

“忘掉屏幕上的數字吧。”狂歡結束後,阿里在大屏上曾經出現了下面這麼一首詩。

媒體對這首詩有各種各樣的解讀,但其中的致謝一定包括阿里雲技術人員在內。

雙11之所以有今天的榮耀,不只是要感謝中國消費者的買買買,還有阿里技術人的不懈努力,終使中國技術登頂世界極峯。

後退十年,當英語教師馬雲興沖沖地準備在雲計算領域大幹一場時,中國其實沒有幾個人看好這個陌生市場,工程師李彥宏說雲計算是新瓶裝舊酒;產品經理馬化騰說,概念太超前。

就連阿里巴巴內部,都是反對聲浪一片。

雙11之夜,千億美元豪賭悄然落幕,誰知道它曾押上20年身家性命

馬雲遇到了王堅,他們都認爲“如同電力是工業社會的底層設施,雲計算將取代傳統IT設備,成爲互聯網世界的底層設施”。

於是王堅辭去了某跨國公司的高位,來到阿里巴巴白手起家。

馬雲是英語教師搞電商,王堅則是浙大工業心理學系教授(去企業前)做雲計算,就是這麼兩個看似外行的人,憑藉一腔信念,在雲計算領域平地起高樓。

當時,中國企業還普遍用着國外的IOE構架,但馬雲和王堅卻力排衆議要自研飛天系統。

剛起步時,步履蹣跚,行業間無數次傳出“阿里雲要被撤掉”的消息,阿里內網質疑的聲音也時有可聞,直到馬雲站出來說,“我每年給阿里雲投10個億,投個十年,做不出來再說。”

就像後來阿里把其芯片研發公司命名爲“平頭哥”一樣,奇蹟往往是由傻子和愣子創造的。

雙11之夜,千億美元豪賭悄然落幕,誰知道它曾押上20年身家性命

王堅在《朗讀者》節目上談及當年的艱難。

十年前,幾乎沒有人看好它的前景;十年後,這家差點被解散的公司已經成爲全球第三。

十年前,一羣瘋子和愣子埋頭苦幹,質疑之聲不絕於耳;十年後,在中國只有兩朵雲,一朵叫做“阿里雲”,還有一朵叫做“其它雲”。

十年前,中國企業只能用國外昂貴的IOE;十年後,放眼全世界,能夠在全球提供雲計算服務的國家只有2個:中國和美國。

十年前,很多本土公司也在做研發,但多數產品都是從開源軟件起步,在中國只有阿里雲是完全從頭研發的一朵雲,從頭是從每一行代碼,從十年前開始寫,直到今天,它終於長大成全球最大最強的雲之一。

偉大的成功從來不是偶然的,偉大的成功也不可能完全靠抄襲和購買。

阿里雲能夠從0到1又到100實現登頂,以事實無聲的模樣告訴全世界,什麼叫中國創新,什麼叫打不扁錘不爛蹶而復起的中國精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