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日貿易糾紛,成爲制約美日關係的最大難題,令和元年,日本將面臨來自美國更多的貿易壓力。東亞國家如何摒棄歷史恩怨和破解現實利益衝突,從美國掣肘和朝核困擾中走出來,實現區域經貿一體化,也是令和時代日本面臨的一道複雜選擇題。

原標題:令和改元易 開創新局難

張敬偉

4月30日,日本天皇明仁正式退位,持續30餘年的平成時代落幕。東京下着雨,爲了紀念這一歷史性時刻,許多民衆一大早就打傘聚集在皇居門口,拍照留念。(相關報道見08版)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實行年號制的國家,這來自中國政治傳統。日本新年號“令和”引用自日本古代典籍《萬葉集》中的詩句“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燻珮後之香”,新年號似乎脫離了中國典籍,具有開啓日本政治新元的意味。

然而,人們很快又從中國東漢張衡的《歸田賦》中找到了“令和”的出處——“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由於《歸田賦》在前,張衡的“令和”應當是原創。由此可見,日本雖然刻意擺脫新年號的中國色彩,但由於年號制度來自中國,且日本典籍和中國古代典籍有着難以割捨的關係,日本新年號無論如何都難以“去中國”。

回顧30年4個月的平成時代,明仁天皇的歷史觀是清晰的,對日本侵略戰爭的反省也是真誠的。明仁天皇痛恨戰爭帶給日本皇室、日本民衆和周邊鄰國的傷害,但也難以扭轉日本左右搖擺的政局。戰後日本天皇成了虛位元首,沒有權力,卻是象徵,也有責任,明仁不能干預政治,只能通過反省戰爭和不去參拜靖國神社來表明自己的立場。

平成時代的日本,處於較爲尷尬的時期。平成元年,日經指數創歷史新高,隨後則是“失去的20年”(一說30年),泡沫經濟和老齡化危機都出現在這個時期,日本作爲全球第二經濟大國的位置被中國所取代。在平成時代後期,又暴露出日本製造業的諸多醜聞,索尼、東芝、松下等輝煌一時的製造業品牌也成了明日黃花,網絡時代的明星企業換成了來自中美兩國的新型IT獨角獸。

更不妙的是,經歷過二戰慘痛歷史的明仁天皇,晚年又遇到戰後“長命首相”安倍強勢推行的“正常國家化”,右翼政治氛圍濃厚,修憲導致國內困擾和鄰國焦慮。特朗普時代的“美國優先”,也使美日政治軍事同盟關係多了功利主義因素。

繼位的德仁皇太子也已進入暮年。59歲的皇太子德仁,尚未誕下男性繼承者,日本皇室也遭遇繼承危機。在此情勢下,明仁天皇退位也是爲日本皇室計。除了英國女王,歐洲王室近年來也掀起了老王退位讓位新王的潮流,明仁天皇的不戀棧,也是爲了讓皇太子德仁及早擔負起國家責任。畢竟,德仁皇太子已經不再年輕。

令和年號,雖然也有爭議,但寓意良好。令和元年,作爲世界經濟大國的日本,註定會成爲全球關注的對象,日本能否由此開啓新紀元?

新天皇繼位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即將訪日,這凸顯美日之間的特殊關係。此外,特朗普還將出席在日本大阪舉行的G20峯會。戰後日本因爲美國而繁榮,之後同樣因爲美國(與美貿易摩擦,被美逼籤“廣場協議”)而深陷“失落的20年”。安倍政府要想日本成爲正常國家,也離不開美國支持,但美日貿易談判陷入僵局,美國還握有對日施壓的汽車關稅殺手鐧。美日貿易糾紛,成爲制約美日關係的最大難題,令和元年,日本將面臨來自美國更多的貿易壓力。

中日關係有了較大改善,但中日兩國對比已經發生深刻變化。東亞國家如何摒棄歷史恩怨和破解現實利益衝突,從美國掣肘和朝核困擾中走出來,實現區域經貿一體化,也是令和時代日本面臨的一道複雜選擇題。

日本和俄羅斯之間,有北方四島歷史遺留問題,日本國內的右翼思潮也將引發區域各國的擔憂。人口紅利枯竭和製造業後勁乏力的日本,如何迎接AI時代的新技術挑戰,也成爲令和時代的一大難題。

日本改元容易,開闢政經新紀元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