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访又追两个月,706班的学生和家长看在眼里,渐渐接受了这位教体育的年轻班主任,开始积极地配合她的工作,再也没人来问:“苏老师,你是不是要带我们三年。一到军训基地,还没站几分钟,小奇就嚎啕大哭,说要回家,要家长赶紧来接,反复向苏老师要手机给家里打电话。

苏芷嫣是杭州风帆中学706班班主任,也是今年9月刚入职的新老师。

会认识她,是因为刚刚听说了一则关于她的传奇故事——

苏老师班里有个“恋家”的男生,初一刚入学,就天天闹着要回家,读书没意思,还是玩游戏好。军训时,他天天哭,说要找家长。好不容易熬到军训结束,他又说不想读书,不来学校了。

可苏老师有办法带他回教室,从此再也没提过不来学校,而且没迟到过。这个曾经的网瘾少年,尽管学习仍很吃力,但现在能在教室里安静听课。上礼拜的一节科学课上,全班其他同学都答不出来的问题,他答出来了。

两个月时间,到底是什么改变了这个“恋家”男生?

苏老师,皮肤黝黑,扎着马尾,戴了顶鸭舌帽,穿一身运动装,步履矫健,笑容灿烂。和苏老师一照面,不由地想起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里》里,“护航”女飞行员的形象,太飒了!

杭州一体育老师来当班主任,家长炸了!事情超出所有人预料

随口一问:“你是教体育的吧?”“是的。”苏老师爽快地回答。

“体育老师当班主任?”鹿姐姐惊呆了,实在很难将英姿飒爽的体育老师,和循循善诱的女班主任形象重叠,“你是怎么做到的?”

“是我自己向学校申请的。”苏老师的答案再次震惊,“作为体育老师,我的教学任务比文化课老师要轻些,一周上12节课,不用批改作业,有足够的时间管理班级,所以想尝试一下,也是挑战一下自己。”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体育老师苏芷嫣一当班主任,麻烦事便接踵而至。

听说班主任是体育老师,家长质疑:

苏老师,您是要带我们三年吗?

今年暑假一接手新班级,苏老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家访。向来“心很大”的苏老师坦言:“出门前心里真没底,因为自己是第一年教书,又是一名体育老师,估计很多家长会觉得,体育老师不如文化课老师当班主任靠谱,不放心把孩子交给我。”

苏老师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接下来的家访过程中,果然会时不时遇到类似“质疑”。委婉点的家长当面感叹:“没想到班主任这么年轻,还是体育老师……”直爽点的有家长还会补充问:“苏老师,您是要带我们三年吗?”

说不尴尬,是假的。起初被质疑,苏老师也有点手足无措。但后来,体育老师不服输的脾气上来了,她索性大大方方告诉家长:

我是教体育的,比起文化课老师,我当班主任优势挺多的,比如,有充裕的时间管理班级,有更多精力关注每个孩子,而且年轻老师更能理解学生……

为了得到家长们的认同和配合,全班45名学生,苏老师暑假里用10天时间全部访了一遍。每天早上7点多,她都会骑着电瓶车从位于九堡的家里出门,晚上10点才回家。虽然学生们大都住在学校附近,但约定时间常有变化,她在几个小区之间来回赶,有几天电瓶车的行驶距离甚至超过一百公里。

因为太辛苦,苏老师家访完就生了场病。她却不以为然:“幸好我是体育老师,身体素质过硬,普通老师估计来不及访完就要吃不消了。这也算是体育老师当班主任的一个优势吧。”

之后的新学期,她发挥体育老师的特长,天天追着班里几位文化课老师跑,了解全班的学习进度、考试成绩和提分方法。两个月下来,几位老师都被这位体育老师追怕了,每次都早早改好苏老师班的卷子,并第一时间主动跟她反馈情况。

记者跟苏老师走出办公室时,正好碰上科学老师。她一见苏老师,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班成绩出来了,大部分考得挺好,有一半学生100分以上……”

杭州一体育老师来当班主任,家长炸了!事情超出所有人预料

苏老师追着文化课老师跑,现在已经全校闻名。她有时甚至直接追进教室里——苏老师只要自己没课,就会拿张小板凳到班里听课,一来是观察学生上课,二来也是向几位资深老师学习,如何管理课堂。下课后,她还会拉住文化课老师,一同分析,课上到哪里学生们爱起哄,闹到什么点应该让小家伙们冷静下。

她这么“追”是有原因的:“家访后,我研究来研究去,家长最不放心体育老师当班主任的原因,就是怕体育老师没法抓学生的学习成绩。我要改变体育老师当班主任这一刻板印象,必须把学习成绩抓好。在这方面,我能做的,就是和文化课老师做好配合。”

又访又追两个月,706班的学生和家长看在眼里,渐渐接受了这位教体育的年轻班主任,开始积极地配合她的工作,再也没人来问:“苏老师,你是不是要带我们三年?”

与“恋家”男生斗智斗勇,一击即中:

你是我每天需要见到的人

体育老师当班主任不止要搞定家长,还要搞定学生。苏老师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恋家”男孩小奇(化名)。

小奇个子不高,浓眉大眼,新生报到第一天,就给苏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天全班表现都很好,只有他不停地在座位上转来转去,焦躁地问‘能走了吗’,一刻都坐不住。当天我只批评了一名同学,就是他。”苏老师回忆。

她的判断很快就得到了印证。小奇的家长随后找到校方,表示因为家里一些特殊原因,小奇之前的在校表现欠佳,成绩不好,网瘾很重,甚至不想上学。这次来风帆中学报到,想最后试一次,能不能跟上同龄人的脚步。

一接班就遇到这样的挑战,苏老师没想到:“但既然遇到了,那就上吧。”

新生家访,苏老师和小奇家长聊了一个多小时,小奇却看都没看她一眼。

为期5天的新生军训,小奇彻底崩溃,苏老师也第一次体验到头皮发麻——

一到军训基地,还没站几分钟,小奇就嚎啕大哭,说要回家,要家长赶紧来接,反复向苏老师要手机给家里打电话。“5天军训,他哭了整整4天,一天要哭好几次,看到成人就借手机。每天早上大家还没起床,他就会跑来敲我的房门,要手机、要回家,然后大哭,哭得我头皮发麻。”

为了让小奇安心军训,苏老师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设置临时目标法。校长会在军训第三天来探营,到时有车回学校,她告诉小奇,表现好就可以跟车一起回。虽然每天以泪洗面,但有了回家的动力,小奇开始参与军训项目。

到了第三天,老师们和校长全体配合苏老师的“演出”,把校车停在营地外面,校长告诉小奇:“校车不是马上回学校的,因为我要先去外地开个会,你要跟我一起去外地吗?”一听说会离家更远,小奇立马摇头,说自己还是再留两天好了。

结果等到第四天军训结束,小奇不哭了,跑来找苏老师报喜:“我交到朋友了,不想家了,可以好好军训了。”

“他挺喜欢黏着我,又爱哭,希望有朋友有人哄,其实就是个缺爱的孩子,有了爱,可以变好的。”苏老师开始琢磨改变小奇的办法。

杭州一体育老师来当班主任,家长炸了!事情超出所有人预料

苏老师正在管理全班同学

新学期开学不到半个月,某天小奇没有出现在教室里。苏老师打电话过去一问,他竟然说自己不想来读书了。苏老师听完,立马挂下电话,风风火火地骑着电瓶车,熟门熟路开到小奇家里找人。

“我上去时,他其实拿着书包打算出门了,但见我一来,立马又不想走了。于是我说,那陪老师吃顿早饭吧。”师生二人去了便利店买早饭。店里的许多点心,小奇都喜欢,苏老师让他随便选,他却只选了一个:“一个,就够了。”“这是个懂道理的孩子。”苏老师当时想。

小奇美滋滋吃着点心,开始向苏老师吐槽:

“老师,你为什么要上班啊,玩游戏多好呀?”

“游戏是很有趣呀,可不读书我就不认字,不认字我就玩不来游戏。”

“现在的游戏可以直接语音聊天。”

“聊天也要学习文明礼貌用语呀。”

“可他们都在说脏话。”

“如果你说的是文明礼貌用语,不就能成为其中最特别的一个了?跟老师去上学吧。最重要的是,你是我每天需要见到的人啊……”

苏老师突然煽情了一下,没想到小奇害羞了。过了会儿,他主动说:“老师,天下雨了,我们走吧,去学校。”

“那天我们俩都没带伞,一路走回学校,我带他去了办公室收拾了一下,擦干了头发。”苏老师说,从那次以后,小奇就再也没有迟到过。为了巩固他,苏老师还给他安排了一个职务:上学记录员,要求查迟到的同学,而小奇的自我约束能力也强了很多。

小奇的改变不仅如此,除了按时上学,学习也开始上进起来。

他现在上课态度很好,虽然很多内容听不太懂,但不会没事去打扰别人,乖乖地坐满一节课。回家作业也是把能做、会做的都做了,真的不会做就空着。说实话,我真的挺满意了。

苏老师说,这些要求听起来容易,但对基础薄弱的孩子来说,学习本来就吃力,能做到这些其实说明自我约束已经很强了。

最近,小奇还给语文和科学两门课的期中考试定了个小目标。他告诉苏老师:“我有信心,我能做到。”

班主任自述逆袭故事

我理解你,但不赞同你不学习的行为

苏老师对小奇和全班其他孩子的耐心和细心,追根溯源,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她本来就喜欢和孩子相处,她的弟弟今年初二,和706班的学生差不多大。“我把他们都当自己的弟弟妹妹。”苏老师说。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苏老师过去的一段经历:“我理解他们,因为我太了解了,他们现在经历的这些我都经历过。”

很多年以前,苏老师也曾是叛逆少女:“我看见他们开小差、每天鼓捣些有的没的,其实还挺乐,因为全是我初中玩过的花样,一眼就能看出小心思。”

杭州一体育老师来当班主任,家长炸了!事情超出所有人预料

不止小奇,也有孩子会问苏老师一样的问题,为什么要读书啊?然后苏老师忍不住想起自己当时的迷茫。“我初中对读书一点不上心,结果中考成绩一塌糊涂,第一批普高都上不了,后来爸爸找了一所民办高中,我才算有了着落。”

爸爸对15岁的苏芷嫣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帮你,爸爸只能帮你到这里了,以后的路要你自己走了。”

这句无心之语,意外触动了她。到了高中,苏芷嫣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学习上,第一次考试就进了年级前20,之后每次考试基本都排在年级前五。“结合我自己高中时的改变,我知道对孩子来说,一件很小的事情,都可能是一个开窍的机会,学生自己开始要学,才真正会有进步。”

高中班主任也给了苏芷嫣莫大鼓励。高三那年,她决定报名体育特长生,几乎遭到身边所有人反对。“班主任其实也不赞同,但她知道我很犟,从不用班主任的身份让我做不喜欢的事。每当我情绪糟糕的时候,她就带我去打乒乓,让我放松情绪,所以我一直很感谢她。”

后来,苏芷嫣顺利考了宁波大学,以四年综合成绩第一名毕业,选择当老师做班主任,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受了高中班主任的影响:“我想跟她一样,带好更多的学生。”

这段“逆袭”的经历,也让苏老师对班里孩子更多了一层理解。她教育学生时,常把自己作为案例来分享。“我告诉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作为曾经学习成绩‘垫底’的学生,我也是这么过来的。所以我理解你,但不赞同你不学习的行为。”

也是因为这段“逆袭”的经历,让苏老师觉得,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可能。假如他现在还不行,可能只是缺了一个激发他动力的契机,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就是要努力帮他找到这个契机,创造奇迹。

你身边也有班主任会和学生进行有爱的互动吗?欢迎后台留言告诉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