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随着合规备案工作的持续推进,国家对行业的管理力度也在持续加强。

网贷平台分类管理、多层级合规检查、平台数据强制接入监管部门······每一项举措的落地,都意味着网贷平台监管和约束程度的提高,出借人的合法权益也更有保障。

与此同时,作为维护出借人合法权益的重要部分,国家对网贷借款人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也在持续加码。

失信惩戒从来不会缺席

最近几个月,上海、杭州等地的人民法院受理了多起平台借款人恶意逃废债的诉讼案件,结果均以网贷平台胜诉告终。

以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为例,被告人李某在杭州某平台借了45500元,约定每月等额本息归还,但李某归还一期金额后毁约,不再还款。

无奈之下该平台将其告上法院,经审理后法院判决借款人李某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还清欠款。若拒不履行义务,则会由法院强制执行。

凭“本事”借的钱,如果不还会怎么样?

选择恶意逃废债后,许多借款人总是心存侥幸地认为,只要自己“赖”的时间长了,平台就不会追溯借款。

但事实却是,失信惩戒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越来越多的恶意逃废债借款人受到法律制裁,充分表明国家在保障出借人和平台的合法权益方面,拥有越来越强力的法律制裁力度。

加强信用立法,严厉打击恶意失信行为

目前,国家打击恶意逃废债人员的举措主要以信用惩戒为主。恶意逃废债的借款人会被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黑名单,并受到最高法规定的十二大惩罚。

截至目前,已经有三批恶意逃废债的借款人名单上报至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然而在当前的社会信用体系之下,信用惩戒的法制基础依然薄弱,许多失信行为依然难以被法律惩戒。

凭“本事”借的钱,如果不还会怎么样?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就对媒体表示,在当前社会信用立法研究中,应该重点加强信用破产法的研究和治理出台工作。

他表示,通过推动信用破产立法,可以有效遏制一些盲目的金融行为,实现依法打击信用犯罪,推动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的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