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龙泉山遥遥相望,就是平地而起的丹寨万达小镇。赏完了花,走到龙泉山下,展现在眼前的,便是属于丹寨人最平常的一天。

从《路边野餐》到《地球最后的夜晚》,毕赣的电影,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凯里这座城市。但作为取景地之一,离凯里不过1小时车程的小城丹寨,却依然是贵州的一片神秘之地。

变幻中的丹寨,是难以一次说尽的。每一次探访丹寨,都会因四季更迭,而看到她或静谧或喧嚣,或古朴或新潮的不同面貌。

曾有乘兴而来的现代诗人,在丹寨的摆泥村留下这样的印象:夏色淡烟霞,秧苗满水洼。青山连墅舍,彩笔画苗家。

云淡烟霞,秧苗水洼,青山苗家。没错,更多的时候,丹寨在人们脑海中的模样,是更似小家碧玉的宁静淡雅、满眼葱绿。

然而,到了5月,春夏之交的时节,丹寨万亩杜鹃花海会重上枝头,在海拔千米之上的龙泉山弥漫开来。一派青绿的丹寨此时则如同抹上了红妆,静雅之外更添娇俏。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当你循着杜鹃花潮而来,会发现,丹寨不止于此。



1、同杜鹃花海的一年一会

丹寨的杜鹃,由于生长在高原之巅,因而开得比其他地方都更晚一些,花期也仅有半月之久。于是,每当五一前后的杜鹃花节到来之时,赏花的人群都聚集到了龙泉山下,不想错过这短暂的美景。

生长在龙泉山之上,这给原本就是野生而成的花海盛景,平添了几分神秘感。

据资料记载,龙泉山因地势险峻,并与县治古八景之一的大登高山相连,山势由北而南连绵起伏,形似游龙,于是成为历史上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被清代封疆大吏视为“都匀之要隘,丹江、清江、古州之咽喉”。如今,还遗留有古战场遗址、古碾房遗迹、摩崖碑刻等历史景观。

此外,龙泉山寺亦是山中一处宝地。据称,在《八寨县志稿》上有所记载,清光绪初年,兴土木,立庙宇,树大殿,建厢房,搭厨房,住僧人,兴法事,故称龙泉山寺。

如今,经历了重修的龙泉山寺,成为了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楼台亭阁也在逐渐修缮。不少游客也将这里视作祈福圣地,祈求官运亨通、财运不断、爱情顺利。

要想登顶赏花,游人们必经的是龙泉山蚩尤文化园的牌坊。被云贵川的苗族群体尊为始祖的蚩尤,因率领部落进行兵器冶炼而成为远古时期的战神。历史上,苗族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因黄帝联合炎帝在河北打败了蚩尤部落,蚩尤后裔便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丹寨便是当时驻扎下来的聚居地之一。

沿着龙泉山九百九十九级石径台阶向上跋涉,循着蚩尤的传说,途经石碑古寺,在山下看白紫杜鹃的秀丽,到山顶和红色的杜鹃花海汇合,这一路下来,赏花之旅别具思古之幽情。

自然,看花才是春天里的要紧事。

龙泉山的野生杜鹃花属于灌木型,不高不矮,带着露水的杜鹃花瓣触手可及。直着身子往四周远眺,就能地感受花海如潮的澎湃之美。

随着无人机的镜头向下俯瞰,丛丛杜鹃花如同它的别名映山红一般,炽烈又奔放,映红了整座山头,游人则沿着山脊蜿蜒的小道拾级而上,在花的潮水中穿行而过。

如果遇到贵州典型的云雾天气,青山缭雾间,红花似锦、花海如烟的画面,则打上了专属于秘境贵州的烙印。

在杜鹃的花语之中,有“永远属于你”的快乐璀璨,也有“节制欲望”的忠诚与高洁。在花海如烟的场景里,让丹寨的杜鹃多了几分克制,更似苗家人一样娟秀内敛。

此情此景,叫上三五好友一起,在山间野餐看花,赏尽春色;晨起看云海,夜晚看星空,都是这个季节里不能错过的闲暇时光。

如果身在山中还不尽兴,龙泉山附近还有热气球、直升机等项目,可以升到空中,俯瞰这漫山遍野的杜鹃;又或是在登高望远之后还想畅快一场的,可以一头扎进丹寨杜鹃花节里的音乐节、非遗杂技等活动,给春天赏花这件事注入更多的意趣。

2、龙泉山下的小镇日常

赏完了花,走到龙泉山下,展现在眼前的,便是属于丹寨人最平常的一天。

与龙泉山遥遥相望,就是平地而起的丹寨万达小镇。这里仿佛浓缩了丹寨苗侗人家的千年历程,你既可以看到最现代的小镇生活,也能一览苗家侗寨的人文风趣。

丹寨万达小镇地处县城东湖畔,有一轮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大水车在水边隆隆转动。在小镇的街铺上,随处可见古法造纸、卡拉鸟笼、苗族银饰、蜡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游客既能亲身体验非遗文化产品的制作过程,又能随手带一件回家,作为最特别的伴手礼送给亲朋。

如果你运气好,碰上了小镇的庆典活动,身着多种苗家不同支系民族衣饰的苗女,会一路唱着苗歌,成群结队地绕小镇环行,或是在广场上围成圈,和苗家汉子一同跳着锦鸡舞,庆祝节日的欢腾。

质朴无华的唱腔,搭配上繁复精致的苗族衣饰,这类平时要潜入当地不同村寨才能看到的景象,统统在丹寨万达小镇集合起来。

此外,在新年里各个村寨热火朝天的斗牛、斗鸡、斗鸟活动,也在丹寨万达小镇有了专属的场馆。不用过年下乡,也能感受一回斗兽场的激烈与刺激。

在广场上吃长桌宴,也是来丹寨不容错过的体验。将苗家长桌宴搬到露天广场,苗家人端着用当季食材烹制的苗家菜,伴着芦笙曲给客人上菜,再敬上一杯自家酿制的米酒,唱一首悠扬的敬酒歌,这便是来苗家做客最高的款待。

对于更喜热闹的年轻人来说,小镇的啤酒广场和酒吧街,则是晚上撸串喝酒吃烧烤的好去处。白天,去走一走空中玻璃栈道,坐一把令人心跳的空中秋千。荡在半空中,俯瞰小镇全貌,呼吸一口丹寨最清新的空气,都是年轻一代在丹寨的新鲜玩法。

在小镇上,无时无刻不是摩登与传统的交错体验。当看着梳着发鬓,戴着苗银,脚下却蹬着高跟鞋的苗族少女来镇上游玩的时候,你便知道,小镇犹如现代丹寨的一个缩影,讲述着新丹寨人的故事。

3、深入山间,体味更本初的丹寨风情

如果想要体验最原始的丹寨,那走出小镇,到周围的村寨田间徒步,那里还有探索不完的丹寨风情。

离丹寨万达小镇不远,就是以编制鸟笼著称的卡拉村。行走在村落里,村里人坐在自家门口,用散落在地上的竹片,穿起一个个鸟笼的框架。在村头的展览室里,身长几米的艺术鸟笼,会打破你对寻常鸟笼的想象力。

来自卡拉村的“斗鸡肉”,亦是“吃在丹寨”的特色美食之一。斗鸡肉或煮或烙或炒,肉质脆爽,佐以苗家特制的调料,又是一锅在丹寨才能吃到的贵州美味。

去石桥乡看一看如何运用古法制造出薄如蝉翼的纸张,再去一趟纸街,探访造纸人的家,买上一本古法造纸做成的笔记本。在午后的春光里,和坐在家门口晒太阳的太婆唠唠家常。漫步于纸街,感受到的是最纯朴的丹寨人所恪守的待人接物之道。

垂直高度为600米,南北横向长达1300米的高要梯田,则集成了贵州梯田的壮丽与恬静。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幻着不同颜色的梯田,每一季来都是新的一幅田园风光。站在高处远眺,身边走过的是手挑肩扛的老农,那一片片梯田,似是贵州人勤勉耕耘的写照。

仅是从万达小镇向东一路行驶,就会经过20多个苗家山寨,党早、甲石、宰脑、排调、马头桥、下寨、雅灰、送陇、麻鸟……仅是看这组合奇特的名字,就引人想要一探究竟。在分布在丹寨各个角落的村寨中,你可以下到排莫村去看看苗家的婆婆如何现场制作一份蜡染织物;到送陇村一窥百鸟衣的华丽;再到麻鸟村,观赏闻名遐迩的锦鸡舞在山林间的演绎。

在自然和少数民族风情之外,丹寨汞矿遗址则成为了越来越多现代青年的“考古之地”。在一片工业废弃物中间,他们努力寻找着毕赣在《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拍摄下的画面,寻觅着电影影像在现实中的印记。

在当年,参照前苏联建筑风格建造的汞矿厂,鼎盛时期曾有2万多名职工。如今,这里人去楼空,却依旧能依稀分辨当年的医院、学校、工商局、邮局、银行、百货商场以及电影院。可以想见,曾被称为丹寨“小香港”的汞矿厂,原本也有他繁华的样貌。而今,生锈的大货车,破败的玻璃窗,腐朽成了电影造梦者的最佳场所,也为丹寨注入了一丝光怪陆离的“复古”气息。

看花,看水,看现在,看过去。在贵州,或许丹寨正是这样的地方,能够花枝招展地款待四方宾客,也能贯通古今,容时光留下不同的痕迹。

这个五一,去丹寨行山秀水,不负春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