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康熙五十五年,授张廷玉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在清代安徽桐城的名门张氏家族中,张英、张廷玉、张若霭,一家祖孙三代,均曾侍值大清内廷,颇受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青睐,可谓“合家顶戴”,满门朱紫。

在清代安徽桐城的名门张氏家族中,张英、张廷玉、张若霭,一家祖孙三代,均曾侍值大清内廷,颇受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青睐,可谓“合家顶戴”,满门朱紫。

其中承上启下的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是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


▲上图为张廷玉画像。

曾经广为流传的桐城六尺巷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指当时任大学士的张英。

因为家学渊源,张廷玉平和儒雅,学问优长,立身唯谨,理政以慎,刑尚宽平,所以为官长达50年,经历三朝,是清代最强盛时期的太平宰相。

据相关史料记载,张廷玉“登朝垂五十年,长词林者二十七年,主撰席者二十四年,凡军国大事,奉旨商度”。

康熙十一年九月九日,张廷玉生于京师。

康熙三十六年,26岁的张廷玉准备参加会试,但因其父张英奉命为会试正考官而回避不试,一等就是三年后。

康熙三十八年,其父张英被康熙皇帝任命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康熙皇帝画像。

康熙三十九年,张廷玉中庚辰科三甲第152名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同年的进士还有著名的年羹尧。

康熙四十二年,张廷玉被授为翰林院检讨,开始担任《亲征平定朔北略》一书的纂修官。

康熙四十三年四月,奉命入值南书房,从此进入大清的权力中枢。

据史料记载,这次是康熙帝召他至畅春园,询问其父张英致仕居家近况。并命他赋诗。张廷玉作七言律诗二首,颇得康熙帝称许。当日奉旨侍值南书房,特旨带数珠,著四品官服色。

后来据张廷玉自己的记载:

“辰入戌出,岁无虚日。塞外启从,凡十一次,夏则避暑热河,秋则随猎于边塞”。

张廷玉伴随圣祖车驾远巡遍历蒙古诸部落,“穷边绝漠,余皆洱笔以从”。

张廷玉从此身居内廷,承袭父业,“久持讲握,简任机密”。

康熙四十四年后,张廷玉多次随康熙南巡及巡行蒙古诸部。

康熙四十七年六月,张廷玉母亲离世。九月,父亲张英离世。服阕,仍原官。


▲图为题有张廷玉款识的一方松花石砚台。这种砚台还是比较稀见的。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充会试同考官。四月,授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修撰。

司经局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官署名,其历史悠久。南朝梁太子官署有典经局,北齐时有典经坊,隋朝称司经局,唐朝时一度改名桂坊,有洗马等官,掌太子宫中图书,初唐名臣魏征就曾任职于太子李建成宫中洗马官。辽代时仍称司经局,金代詹事院有司经官。明、清两朝司经局洗马官属詹事府,为翰林官迁转之阶,可入阁拜相或者外放封疆大员。在清朝,此机构掌经籍、典制、图书、公文的印刷与收藏,类似于现代的国家图书馆。通常设满汉洗马各一,汉者也兼翰林院编修。清初,为了满汉文校译,还曾设汉正字二人,掌管缮写讲章之事。20世纪初,清朝灭亡后,后继政府中该机构遂废除不存。


▲图为张廷玉任司经局洗马时的书法作品。

康熙五十五年,授张廷玉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内阁学士,清代官职,为内阁大学士的属官。其员额于康熙十二年后定为满洲六人、汉族四人,其品级于雍正八年以后定为从二品,一度兼礼部侍郎衔。


▲图为张廷玉书法。

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张廷玉充经筵讲官。经筵为皇帝听讲书史之处,宋代凡侍读、侍讲学士等官均称经筵官。明清两朝定制,侍读、侍讲学士等为翰林院职官之名称,因以实际进讲之官为经筵讲官,由翰林出身之大臣兼充。


▲图为张廷玉行书书法。

康熙五十七年十月,张廷玉充武英殿试读卷官,十一月,充纂修《省方盛典》副总裁官。


▲图为张廷玉书法中堂。题首为“亮工词丈”,意思是是请亮工学长指正的意思,亮工是年羹尧的字,张廷玉与年羹尧为同科进士,曾经交好。不知此中堂是否是张廷玉为年羹尧所书,存疑。


▲图为张廷玉为亮工撰写的另一幅中堂,这个亮工先生是否也为年羹尧,同样存疑。

康熙五十九年五月,授张廷玉刑部左侍郎。次年授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士。


▲图为张廷玉行书书法。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皇四子胤禛入承大统。


▲图为张廷玉的两方印章印文。

此后,曾经被康熙皇帝欣赏的张廷玉,由于其才华,仍旧得到十分挑剔的雍正皇帝器重,成为雍正朝重臣。笔者另有文专述张廷玉与雍正皇帝事,敬请期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