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着“80后”青春记忆的电影《爱情公寓》在本月10日如期上映,上映三天票房已达到4.84亿。不过,这部拥有大量受众基础的电影,却有把一手好牌打烂的趋势。

近日,有多名网友爆料,自己明明买的黄渤新片《一出好戏》的票,取票的时候却变成了《爱情公寓》,遭遇换票的网友对此都非常愤慨。

目前,《爱情公寓》电影官方还未做出正式回应。

影版《爱情公寓》从上映前就风波不断,首先是一直为人诟病的抄袭。剧版《爱情公寓》被实锤指认抄袭《老友记》、《生活大爆炸》、《老爸老妈浪漫史》、《IT狂人》等美国经典剧集,抄袭范围还包括国产动画《多宝幸运星》、港片《新扎师兄追女仔》等,抄袭之广、方式之大胆(逐帧抄袭、汉化复制》均令人瞠目结舌。

其次是版权争议。电影上映前四天,剧版《爱情公寓》出品方之一——联凡公司起诉上海高格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和汪远等人擅自投资、制作、发行《爱情公寓》电影,。侵犯了其作为著作人的合法权益。影版《爱情公寓》回应称高格公司依法拥有电影《爱情公寓》的完整著作权,并已事先获得一切必需的法律授权和许可。目前,法院已经受理此案。

再者,“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被网友diss,所谓“《爱情公寓》原班人马十年重聚”,纯粹只是忽悠粉丝去电影贡献真金白银的口号。真正的主角是袁弘,而《爱情公寓》的主角则成了配角。最核心的宣传语是“最好的朋友都在身边,相爱的人就住在对面”,摆明了还是公寓小房子里众人嬉笑打闹的故事。然而导演在电影宣传的时候连预告片都不敢放,打着“爱情公寓”的旗号讲情怀,强行拿着一个知名ID去忽悠粉丝。

最后是刚被曝出的偷票房事件。偷票房行为的出现,自然离不开一个“利”字。其实,中国电影市场偷票房的主体一直较为复杂,从片方到影院都深陷在偷票房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电影片方偷票房,除了着眼于票房利益,背后考量的还有影片所带来的资本市场的长线利益,片方偷票房手段也很是多样。比如此前的《叶问3》与大量影院签订了“包场”协议,“幽灵场”、“冥币特惠价”等纷纷出现,2015年的国产票房冠军《捉妖记》也曾被传出现过大规模、有组织的票房造假行为。

此外,有的片方也会被竞争对手偷票房。《战狼2》上映时,就有大量观众反馈虽然观看的影片为《战狼2》,但是原票根并非《战狼2》,而是同时期上映的其他影片。这种“偷梁换柱”的做法此前也有发生,2014年,韩寒的《后会无期》上映时也遭遇了“错票门”,很多观众拿到的就是《小时代3》的电影票。

“偷票房”情况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毒瘤,对电影市场整体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个存在多年的顽疾,可能导致由于制片方的利益受损,观众将来看到的好电影越来越少的局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