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飛行員被稱爲黃金血液,而且其是唯一受《日內瓦條約》所保護的兵種。根據條約規定,放下武器的傘兵受條例保護,不準受到任何一方的攻擊。這不僅涉及到倫理道德問題,更重要的是國家對飛行員的培養需要巨大的資源投入。直白的說,一個優秀的飛行員是金錢堆積的成果。空軍中有句老話,要想培養出能打仗的空軍,就要用與其等重的黃金來打造。二戰時期,日軍甚至用50名八路軍戰俘來交換一名叫做山田井馬的日本空軍中尉,這充分說明了各國家對己方空軍的重視程度。

相互敵對的國家都想通過掏空對方的優秀飛行員來達到不戰自勝的目的,也因此給這些意志不堅定的人開出了優厚的條件。世界歷史上曾發生過多起飛行員叛逃事件,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叛逃美國的蘇聯上尉別連科,叛逃臺灣的解放軍李顯斌,叛逃回大陸的臺灣空軍上尉黃植誠。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一個駕駛殲6戰機叛逃蘇聯的解放軍-王寶玉。90年代初,他駕殲6叛逃到蘇聯,卻被扭送回國十分悽慘。1990年8月,王寶玉駕駛着殲6戰機層層突破蘇聯的雷達偵查網,在海參崴一處軍用機場着陸。殲6戰機是仿製蘇聯米格19的一款戰機,在外形上也極爲相似。

這使駐守的蘇聯大兵放鬆了警惕,可打開艙門後,竟然出現了一張亞洲面孔。官兵們立即意識到這是一起叛逃事件,考慮到當時中蘇關係正處於敏感期,經過蘇聯高層緊急會議,決定把叛逃飛行員王寶玉扭送回國。叛逃者王寶玉的發財夢就此破

經過我國軍事法庭的研究,認定王寶玉投敵叛國罪名成立,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判處死緩,叛逃者終究落了個可悲的結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