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總會要面對生活,具有理智的愛的智慧型父母,會指導孩子在做事中開智明理,在做事情中展現能力,培養自信心,在做事情中體會到愛的滋潤和美的薰陶。做一個智慧型的父母,就應該從自身的行爲改變入手,注重自己的形象和以身作則,爲孩子樹立起一個好的榜樣,立起一面豐滿的旗幟,讓孩子在榜樣身上汲取力量,從父母身上能夠辨別是與非、善與惡、美與醜、真與假。

家庭教育,作爲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非常細膩的系統工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需要時刻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長。

首先,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爲孩子樹立榜樣。

孩子天生就善於模仿。在與父母的密切接觸中,孩子通過他的眼睛看,通過他的耳朵聽,當父母抱他的時候,皮膚一接觸,他就感覺到是不是溫暖,就感覺到你是不是愛他。小孩子天生是思想家,他通過他的聽覺、視覺、觸覺等各個方面來對外界的生活做出反應。所以說,孩子身上任何一種行爲習慣,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父母言行舉止的潛移默化影響下形成的,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孩子行爲出現的影響源。

做一個智慧型的父母,就應該從自身的行爲改變入手,注重自己的形象和以身作則,爲孩子樹立起一個好的榜樣,立起一面豐滿的旗幟,讓孩子在榜樣身上汲取力量,從父母身上能夠辨別是與非、善與惡、美與醜、真與假。生命影響生命,大人的言行舉止影響孩子,孩子的言行舉止反過來也影響大人,父母在影響孩子的同時,孩子也在改變着父母。其次,警惕“關懷強迫症”,還給孩子真愛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但什麼是真愛,如何把真愛還給孩子卻是一個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的問題。智慧型父母不會用“過度好心”越俎代庖,因爲那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孩子動手做事情的過程是在大腦的活動支配下的觀察、注意等能力的綜合運用過程,同時,手的動作又刺激腦的活動支配能力,促進觀察、注意等能力的發展,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心靈手巧”。動手做事是孩子成長髮展的基礎,是開發孩子智力的基礎。學習書本知識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回到家裏,孩子應該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別是做一些剝圓白菜、洋蔥皮,去掉豌豆莢的筋之類的使用手指的細活,這種細微的手指運動可以刺激大腦,使您的孩子在體驗勞動樂趣的同時越來越聰明。

孩子的生活本應是豐富多彩的,智慧型的父母,就應該給孩子一個充分展現自我的空間,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思考與雙手認識事物,允許孩子出錯,鼓勵孩子大膽嘗試,從中培養孩子的想象力與表現力,增強他們的自信。父母對孩子的情感,不能僅靠天然的本能的愛,什麼都幫他做,結果長大後什麼他都不會。現在社會上出現的“啃老族”不就說明這個問題嗎?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總會要面對生活,具有理智的愛的智慧型父母,會指導孩子在做事中開智明理,在做事情中展現能力,培養自信心,在做事情中體會到愛的滋潤和美的薰陶。父母的平和心態有助於孩子健康成長。

隨着現代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父母對子女抱太大希望,常常自覺不自覺地給孩子施加壓力,強迫孩子在小小年紀就去學這學那,結果,許多孩子對學習產生了厭惡情緒,有的還嚴重影響到身心健康。父母都希望子女有出息、有作爲,望子成龍是許多人的美好願望,這本無可厚非,但必須明白,不是每個人都成得了“龍”的,不能過分苛求自己的孩子,讓孩子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如果不顧客觀因素,一味地高要求、高投入,給孩子過大的壓力,其結果可能就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作智慧型父母要有一顆平常心,對孩子要多一些平和,少一些苛刻,以平常心對待孩子的成長,孩子才能快樂地成長。父母應該設身處地地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照顧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實際能力,尊重孩子的意願,和孩子一起制定合適的奮鬥目標。同時,家長也要學習一些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掌握一些孩子身心成長髮展的規律和教育技巧,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針對出現的問題,用孩子樂於接受的方式去循循善誘,促使他愛學、會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最後,祝大家五一勞動節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