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提高教師個人專業教育素養、優化教學效果,學校對學科提出上好公開課的要求,旨在通過觀摩他人教學與討論結合,碰撞出思維火花,參與者幫助授課者優化設計,同時學習他人的精巧的閃光點,找出自我教學不當之處,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技巧。在兩堂課後後,生物組老師分別就兩節課進行了細緻點評,就課前學生預習情況,課中學生參與情況和課後作業的佈置情況進行了大致的討論,並針對課堂知識所涉及的重難點設置,目標達成情況,課堂容量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分享。

爲提高教師個人專業教育素養、優化教學效果,學校對學科提出上好公開課的要求,旨在通過觀摩他人教學與討論結合,碰撞出思維火花,參與者幫助授課者優化設計,同時學習他人的精巧的閃光點,找出自我教學不當之處,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技巧。

4月22日,生物組陳裏林與龍洪宇兩位老師給大家呈現了兩堂精彩的生物公開課《伴性遺傳》《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陳老師採用了問題驅動教學法,打破傳統教學那樣先學習理論知識再解決問題的教法,注意以學生爲主體、以拋出的導入問題爲學習起點,以問題爲核心規劃學習內容,讓學生圍繞問題尋求答案,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在此過程中,陳老師扮演着問題的提出者、課程的設計者的角色,利用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心理,提高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圓滿完成既定教學任務。這種教學方法體現出了教師較高的學科素養與教學技藝,展現了教師較強的課堂掌控能力和引導能力。

龍老師的複習課注重課本知識點的落實與知識框架的構建,將課本知識考點與高考試題相結合,並就其中的難點進行深入分析,旨在將知識落實到具體訓練過程當中,並運用智慧課堂手段,努力實現複習課的高效複習效果。

在兩堂課後後,生物組老師分別就兩節課進行了細緻點評,就課前學生預習情況,課中學生參與情況和課後作業的佈置情況進行了大致的討論,並針對課堂知識所涉及的重難點設置,目標達成情況,課堂容量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分享。李火根書記就兩個班的老師的共同點進行了點評,指出課堂教學應基於學生的學情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以達到課堂的高效效果,課堂教學應更注重教學效果的達成。

相互學習,深入探究,理智研討,共同進步,這是一個成熟教研組應有的教學研討氛圍,更是多樣教學設計的必經之路。

文:譚海均

圖:顏羽

編輯:周理 粟麗萍

審覈:胡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