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該說孔子談到“朋友從遠方來”,應該具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自己而言,從遠方來的弟子。無論是哪一層含義,這裏的“朋友”都不再是以前狹隘的血緣宗法關係,不再依靠如同繩子一樣的血緣串聯在一起,而是依靠更高的意義世界的價值追求串聯在一起,形成一個共同體。

根據陳樹德先生《論語集釋》的考察,與傳世本關係的《魯論》中的“有朋”,在《齊論》和《古論》中作“朋友”。

有趣的是在西周、春秋的語言中,“朋友”並非指無血緣關係意義上的friend,而是指有血緣關係的兄弟或族人。

周代銅器銘文中多有“用饗孝朋友”之類的說法。春秋時代的《王孫遺諸鍾》銘文:“用樂嘉賓父兄及我朋友”,這些排行在“父兄”後面的“朋友”,就是指有血緣關係的宗人。

顯然,《古論》中“朋友自遠方來”,更符合春秋時代的語言習慣,對此句的理解,也需要注意到此一背景。但孔子對“朋友”的理解,實際上又超越了當時血緣宗法的範圍。

王國維先生《觀堂集林》認爲,上古將五枚貝殼串聯稱爲“系”,兩串“系”則稱爲“朋”。徐中書先生《甲骨文字典》認爲,上古時代將一串貝殼或玉串聯,一串玉石稱爲“珏”,一串貝殼則稱爲“朋”,但二者在古文字中實際上是一個字。

無論怎樣,“朋”字的最初含義是與一串緊密串聯在一起的物品(貝、玉)有關,引申爲某種聯繫。

最初,“朋友”指血緣宗族,“好朋友”通過血緣這條線,如同貝殼一樣聯繫在一起。但孔子將遠來之人稱爲“朋友”,實際打破了朋友狹隘的血緣關係。人們的關係不再由狹隘的血緣串聯在一起,而是靠某種更高的意義聯繫起來。

劉寶楠的《論語正義》引宋翔鳳《樸學齋札記》說,“朋”即指孔子的弟子。《尚書大傳》記載孔子說:“丘亦得四友”,孔子的“四友”即顏回、子貢、子張、子路。因此,有學者據此材料認爲:“到孔子之世,師弟子已成爲朋友這一社會組織的成員。”

應該說孔子談到“朋友從遠方來”,應該具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自己而言,從遠方來的弟子;另一層則是對已經在門下的弟子而言。無論是哪一層含義,這裏的“朋友”都不再是以前狹隘的血緣宗法關係,不再依靠如同繩子一樣的血緣串聯在一起,而是依靠更高的意義世界的價值追求串聯在一起,形成一個共同體。

相關文章